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獵狐》與現實"共振" 公安劇題材再更新

李夏至
2020年04月22日07:23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獵狐》與現實“共振” 公安劇題材再更新

  圖為王凱在《獵狐》中劇照。

  由王凱、王鷗主演的跨國追逃經偵題材劇集《獵狐》正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熱播,優酷同步跟播。該劇以1949年以來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海外追逃行動“獵狐行動”為原型,涉獵了過去公安劇種裡極少展現的經偵題材。因故事與現實高度重合,一經播出,就被不少觀眾追捧為“在線教學”而備受喜愛。

  “獵狐行動”現實中啟動於2014年,開展近六年來,共從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抓獲外逃經濟犯罪嫌疑人6000余名,其中緝捕“百名紅通”外逃犯罪嫌疑人60名,追回贓款達100多億元人民幣。《獵狐》中講述的故事起點則從2007年開始,這一大背景契合了2008年的環球股災,劇情中出現的股市暴跌、資本割韭菜等行為,與現實產生共振,一播出就引起了不少觀眾的注意。

  劇中出現的股評人郝小強更是“金句”不斷,他一方面以專業薦股專家的身份籠絡人心,一方面又執行著操控克瑞集團股價的違法行為,並在過程中對於如何操控股價做了“現身說法”。劇中郝小強“現身說法”,直接用淺顯的方式解釋了股票市場中如何進行“割韭菜”的操作,而他不少大白話的表達,也將復雜的股票交易黑幕解釋清楚,如“不存在救不活的股票”“先知先覺者大口吃肉,后知后覺者啃點骨頭,不知不覺的人接盤買單”等,這些金句在播出后引發觀眾強烈共鳴。

  據制片人張翼芸介紹,劇中的時間線從2007年開始,伴隨著追查克瑞制藥的案件,當地公安局才成立了經偵支隊。“實際上,從2003年開始就有了經偵警察這個警種。”張翼芸說,觀眾雖然對公安題材電視劇並不陌生,但經偵題材(經濟犯罪偵查)就少見得多。《獵狐》的出現,算是對經偵題材一個很好的補充。“對觀眾來說,《獵狐》是一個了解經偵警察的窗口,同時,也是一個了解生活中各種經濟犯罪、引起警示、對周圍生活進行觀察的窗口。”

  據了解,該劇劇本打磨3年才得以完成,期間編劇趙冬苓採訪了公安部經偵局和地方經偵部門近百名干警。在翻閱大量案例資料的基礎上,厘清故事主線,幾易其稿,最終定版了今天觀眾看到的“獵狐”故事。

  作為一部經偵劇,《獵狐》講的不僅僅是經偵,更有經濟犯罪背后人心與欲念的博弈。從經偵警察視角出發,在刻畫典型人物的同時,也在案件的抽絲剝繭中探尋人性的復雜、正與邪的較量。已經播出的劇情裡,經濟犯罪分子不惜以各種方式滲透進辦案人員的家庭關系,王凱扮演的警察夏遠的女友於小卉已經被郝小強拉下水,經偵隊長楊建群的妹妹楊建秋也被犯罪分子刻意拉攏,這些都為未來經偵警察如何厘清家庭關系埋下了伏筆。

  主演有話說

  王凱:這是一個不一樣的警察

  作為該劇主演,王凱不是第一次和警察角色結緣,無論是刑警隊長還是警察局長,過去拍攝過的劇集也都和打擊犯罪、偵查破案等關鍵詞密切相關。而此次出演《獵狐》,王凱坦言雖然職業相同,但卻是完全陌生的一個領域。

  據王凱透露,他在天津經偵總隊體驗生活過程中,與真實的經偵警察聊天,得知海外追逃是“獵狐行動”的關鍵一環,也是最為棘手的一個步驟。因為中國警察在國外沒有執法權、不允許配槍,更多時候還要面對復雜的溝通成本。“在國外任何行動都必須有外方警察陪同,所以辦案其實很束手束腳,而且你知道辦案就是要快速出擊,但要履行完他們的程序、全部都溝通好之后才能執行,就非常容易耽誤時間。”

  王凱介紹,這個時候就需要經偵警察發揮個人智慧,拓展交際能力,想盡辦法調動一切可利用的關系,這是對經偵警察的巨大考驗,也是王凱在詮釋過程中的一道屏障。“因為要遵守國外的規章制度,還要了解他們的人文環境,所以不僅要學金融外語、法律外語,也要知道他們有關風土人情的表達。我們的台詞也設計了不少,一開始不敢說,但后來豁出去了也就不害怕了。”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