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國抗疫紀錄片:講述抗疫故事 傳遞中國聲音

常宇峰
2020年04月30日06: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講述抗疫故事 傳遞中國聲音(牆內看花)

  2月2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際電視台推出全國首部英文抗疫紀錄片《武漢戰疫紀》。時至今日,該片已在海外受到廣泛關注: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65家境外電視頻道和新媒體平台對其進行了轉播,Youtube網站點擊量超1700萬。可以說,該片是中國目前為止海外影響最大的抗疫紀錄片之一。

  疫情暴發以來,紀錄片行業反應迅速,拍攝者們深入一線,用鏡頭真實記錄下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傳遞出愛、力量與希望。《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溫暖的一餐》《山河無恙》等優秀紀錄片層出不窮。分析《武漢戰疫紀》在海外傳播方面表現搶眼的原因,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推動中國戰疫故事走向海外。

  貼近現實、最大程度深入現場獲取一手資料,建立與海外觀眾的共情體驗,是中國戰疫紀錄片走向海外的關鍵之一。《武漢戰疫紀》攝制組在疫情暴發之初即深入武漢,醫療儀器跳動的數字、X光片的肺部透視、醫護工作者飽含深情的雙眼等鏡頭元素的直觀呈現,共同催生出極大的現場感和真實感。盡管相隔萬裡,通過朴實的鏡頭語言和人物的真實情緒,海外觀眾仍可感受到危機中的愛、慰藉與希望。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抗疫紀錄片海外傳播的意義已從“記錄並展示”轉化為“共同體驗”,海外觀眾在了解事實的同時,更可在感同身受中汲取精神力量。在這裡,紀錄片起到了與海外觀眾締結情感橋梁的作用。

  採用海外觀眾容易接受的講述方式,是抗疫紀錄片走向海外的關鍵之二。《武漢戰疫紀》以海外觀眾偏好的“個人敘事”為基本要素,聚焦戰疫期間的普通人:靠“拼命吃”維持高強度工作的護士、忙到沒空聊天的快遞小哥、上門排查敲腫手指的社區工作者等,交織成疫情面前的人物群像。而穿插影片中的時間軸、新聞畫面、航拍等符號,構成了疫情背景下的“宏觀敘事”。通過二者結合,中國政府對防控疫情採取的各項重大措施,一線醫護人員的奉獻與犧牲,社區工作者、志願者、快遞員等普通人的執著堅守與頑強精神,被豐富完整地展現出來。在英文解說及中英雙語字幕的詮釋下,《武漢戰疫紀》用海外觀眾熟悉的語態和敘事,講出了中國抗疫故事。

  增強海外傳播意識、多方位挖掘具有海外傳播潛力的優秀作品,也是將抗疫紀錄片推向海外的關鍵。旅居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制作人竹內亮拍攝的《南京抗疫日記》,在海外影響廣泛,熱心網友將其翻譯成12種語言﹔網友“蜘蛛猴面包”拍攝的《武漢日記2020》,被英國媒體作為素材進行二次創作。這些事例說明,中國抗疫紀錄片在海外贏得越來越多的受眾,“本土經驗”或許是打開海外市場的關鍵。

  紀錄是紀錄片的天職、責任與使命,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通過紀錄片向海外真實傳遞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抗疫故事、分享中國抗疫經驗、傳遞同舟共濟的戰疫精神顯得尤為重要。中國抗疫紀錄片應當用“高流通”爭取“高接受”,既可以是團結協作、並肩作戰的共情,也可以是擲地有聲的分析和洞見。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