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惡意營銷賬號被嚴打,該!
“疫情之下的某國:店鋪關門歇業,華商太難了”,同樣的文章在互聯網平台炮制出俄羅斯、葡萄牙、土耳其等十多個國家版本散布、惡意賺取流量,這樣的網絡賬號就該被嚴打。
當網民吐槽“網上騙流量的文章太多了”時,商家還在各個互聯網推廣平台上發布招商廣告:“教你寫文章,不用兩個月,一天就能寫出600篇。弄好一篇編好的故事,然后剪切、復制、粘貼、替換地名人名,大功告成。”這種肆意妄為的商家恐怕該被嚴打了。國家網信辦日前宣布,將組織各地網信部門開展為期兩個月的網絡惡意營銷賬號專項整治行動。“多國渴望回歸中國”,“鐘南山:5月疫情將全面爆發”這些虛假新聞都是嚴打對象。對此,網民留言干脆利落——“該!”,因為惡意營銷賬號的本質就是“騙”,騙人騙流量。
“騙流量”者良心真的不會痛。發明騙人的形式花式翻新——有的賬號為獲取流量和廣告進行惡意營銷,有的無中生有造熱點,引發社會恐慌﹔有的賬號冒用權威人士名義,發布謠言誤導公眾﹔有的炮制聳人聽聞標題,引發群體焦慮和不安﹔有的惡意篡改黨史國史,鼓吹歷史虛無﹔有的詆毀抹黑英雄烈士,消解主流價值觀﹔有的大打色情“擦邊球”,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的大搞“黑公關”敲詐勒索,侵害企業或個人合法權益。
為何“騙法”越來越多,還要國家網信辦牽頭嚴打?首先,自媒體平台太多,注冊簡便審核快速,任何人都可以發表言論,部分人打起“歪腦筋”發布虛假信息﹔其次,較小的網絡平台方監管不嚴,為了平台迅速聚集人氣,獲得知名度,審核自媒體稿件故意“放水”,讓虛假內容流出﹔最后,較大的網絡平台內容審核把關主體責任缺位,過度依賴人工智能自動審核,稿件數量龐大時,“落網之魚”也同比大增。
嚴打部署開始后,網民看到,知名平台已經開始行動帶頭嚴打了,騰訊、新浪、今日頭條、網易、趣頭條等網站平台開展自查自糾,全面排查平台內網絡賬號惡意營銷問題,集中清理相關違法違規信息,嚴肅處理涉及惡意營銷的網絡賬號。一切嚴打行動都是為了營造晴朗的網絡空間,廣大網民、媒體和社會各界更要積極參與,向網絡平台和互聯網主管部門舉報問題賬號、問題平台。
惡意賬號真是嘚瑟不了幾天了,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