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熱聽播客冷知識

任冠青
2020年05月06日07:0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熱聽播客冷知識

  什麼東西一旦被“百科化”,其有趣度便會大打折扣。比如,在搜索引擎輸入“播客”二字,得出的介紹就像是機器人復述的催眠曲:播客是iPod+broadcasting,是數字廣播技術的一種。出現初期借助一個叫“iPodder”的軟件與一些便攜播放器相結合而實現……

  作為一個早起聽播客、做飯聽播客,甚至會根據播客時長選擇交通工具的深度用戶來說,如此冷峻乏味的介紹未免太過絕情了。因此,雖然闡發播客之趣就像對人妥帖地“安利”李安電影一樣困難,畢竟其間隻可意會、難以言說的成分太多,但我還是決定自我剖析一下,以示對“百科式敘述”的小小抗議。

  某種程度上,我對播客的偏愛,是從對知識付費課程的不適中得以確認的。如果說后者的系統性讓我仿若回到了3米挑高、規規整整的中學教室裡,必要腰板挺直、小本本記好每個知識點,才能表達對知識的絕對尊重﹔前者的隨意和漫談,則像是在導游的“佛系”指引下,踱步拜訪他人的精神桃花源,時不時的靈光閃現和有趣見聞,都在進一步打開我對大千世界的好奇。這種偶遇知識的愉悅,可比被迫激起知識焦慮舒服多了。

  日常生活中,我最愛聽的是文化對談類播客,節目主題越紛繁雜亂越好,談話方向以牽東扯西為佳。因為在播客的世界裡,目標明確隻能讓人在熟悉的海域裡持續游蕩,漫無目的反而能使人在不覺中拓展認知邊界。跟隨電影學院的教授感受法國電影與新浪潮,聽《那不勒斯四部曲》的中譯本編輯分享費蘭特的匿名寫作,在美食記者脈絡清晰的梳理中搞清楚味精是如何被污名化的,從建筑師視角解讀城市天際線……也許你一開始會對這些話題摸不著頭腦,或者認為“不過如此”,但是在一個個行家裡手的引導下,那些陌生、刻板的領域都會鮮活起來,其間的妙趣橫生也可盡收眼底。當然,在為聽眾打開每個異質空間的“門縫”后,是否繼續“推門”或是推哪扇門,全憑諸君自行決定。

  日常生活中,我是一個對文化潮流頗具鈍感的人,即使是對社會熱議的文藝作品,也常常缺乏主動欣賞的動力,因為總覺得沒有情感關聯和非看不可的理由。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些播客拯救了我的無動於衷和文化偏見。比如,當《野狼disco》等網絡神曲盛行於大街小巷時,我總是本能地皺起眉頭、繞道遠行。因為在自己當時的認知裡,這不過是又一首朗朗上口、老少咸宜的口水歌。直到在一集播客中,聽董寶石與東北作家班宇對談,講“老舅”穿上那件不合時宜的皮大衣時折射的內心失落,談他們對“東北文藝復興”的心理需求,我才忽然意識到其間潛藏的社會文化意義。“社會學想象力”的打開,也讓我饒有興趣地研究起《野狼disco》的歌詞,並在隨后開始讀《冬泳》《生吞》等年輕“東北作家群”的著作。

  除了獲取知識,這些“雜食類”文化播客還能大大滿足我對趣聞的好奇。稍加留意就會發現:每個人的經歷都是寶藏,很多其實並不比馬爾克斯或莫言筆下的故事遜色多少。記得此前周末的時候,我最愛與朋友窩在咖啡館,用一個下午的時間聽每個人講自己的奇遇故事。其中一個朋友,如今規規矩矩地坐在銀行辦公室裡,卻也有過開車穿越66號公路,一路經過美國八大州的沙漠和灘涂、驚險駛過3900多公裡的經歷﹔前兩天,在何偉的《奇石》中,我也意外發現其中一段故事情節與她的某個經驗極其相似。

  有些故事或許不值得鄭重其事地登上新聞,也缺乏被寫入小說的戲劇性,但仍舊像散落在各地的“遺珠”,充滿意味、值得傾聽。在一集討論《貓》的播客中,主持人莉娜的媽媽勞麗講述了這樣一個動人故事:多年前,她有一位好朋友不幸患上癌症,在去世前把她的書、衣物和一隻叫做“莫瑞”的貓都托付給了勞麗。棘手的是,勞麗此前對這隻貓非常過敏,每次去朋友家都會噴嚏流淚不斷。為了紀念好友,她還是設法養起這隻貓,並逐漸讓她融入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事實上,莉娜出生后說的第一個詞就是“莫瑞”,而這也是他們家養貓傳統的溫馨由來。在播客中,我還了解了一位來自墨西哥的演員反抗歧視、立足影視業的心境﹔知曉了一位大學生忽然有天像阿甘一樣,無緣由地獨自騎車窮游韓國、風餐露宿的特殊體驗……

  聆聽這些故事,就像在體驗非虛構寫作的原生版本,它們也許未經大作家們精致細膩的謀篇布局,缺乏張力十足的跌宕情節,不過也因此保留了更多來自生活的原初質感。它們就像是一碗朴素醇厚的魚生飯:魚肉切塊,配上毛豆、黃瓜、海裙菜,簡單調味即可上桌,因為原料本味已然足夠。

  在眾多的歷史學家中,如勒·米什萊大概是最特別的一位。因為他的本職工作已然被許多人淡忘,可是由他發明的兩個詞卻一直流傳至今:其中一個是“文藝復興”(Renaissance),另一個則是“Joie De Vivre”,意指生活中的歡欣雀躍。每次帶上耳機,跟隨這些文化播客進行精神探索與漫游,我都仿佛是打開了跨越時空的“任意門”。從此,打掃、通勤、做飯等庸常生活不再無聊,而是多了一份不可多得的“歡欣雀躍”。當然,有關這個詞的冷知識,我也是從播客裡聽來的。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