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受眾觀影有意 影市回暖可期

李淼
2020年05月07日07:07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受眾觀影有意 影市回暖可期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在國內取得決定性成果,但是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在無法預期全球疫情何時得到全面控制的情況下,疫情防控尚不能放鬆。這也意味著,作為非剛性消費的影院觀影,全面復工仍有待時日。

因疫情停擺至今,電影行業受到的沖擊有目共睹。有人認為,疫情結束后,電影市場將迎來觀眾報復性觀影熱潮﹔也有人認為,疫情帶來的沖擊將在一段時間內持續下去,對電影觀眾消費產生影響。

2020年的電影市場何去何從?疫情防控期間的線上觀影消費,是否會使觀眾觀影習慣發生根本性改變?影迷又是否會因興趣發生轉移而流失?對此,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貓眼研究院組織了觀眾觀影意願問卷調研,以全面了解觀眾的心理狀態和對影院觀影的意願變化,系統評估疫情對電影放映市場的影響,通過對行業發展難點和機遇的分析,為行業恢復健康發展提供參考和依據。

七成受訪者期待去影院觀影

據介紹,此次調研數據來源於貓眼平台影院購票觀眾的有效問卷,共回收有效樣本1530份,調研人群的性別、年齡比例及城市分布參照了院線觀眾的總體分布。

調研結果顯示,盡管民眾對屬於休閑娛樂業的旅游、演出、展覽等非剛性消費領域積極性不高,或在恢復期內縮減包括影院觀影在內的娛樂性開支,但總體上看,公眾對影院觀影的安全感和信心,高於旅游業,低於餐飲業。從公眾觀影意願和期待度來看,六成以上受訪者“非常關注”或“比較關注”影院復工和影片上映信息,七成受訪者期待去影院觀影。

疫情期間,公眾宅家的主要娛樂活動是通過線上、電視等方式觀看影視劇,調研數據顯示,2月份人均觀影數量為7部、3月份人均觀影量(非影院)為6部,均大大高於正常年份人均觀影數量,無疑有助於觀眾觀影習慣的培養。且七成以上受訪者有過線上付費觀影經歷,說明對線上觀影模式有較高接受度,對於電影觀眾而言,院線電影、網絡電影逐漸成為一個完整的生態圈。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疫情的趨勢好轉,觀眾紛紛調高影院觀影期待值。34%的受訪者表示“非常期待”,38%表示“比較期待”,合計超過七成,說明與在家觀影相比,影院觀影仍具有較強的不可替代性。

同時,從人群區分來看,在影院復工初期是否願意去影院觀影,存在一些性別差異:四成五的男性受訪者認為可以去影院觀影,而比例相當的女性受訪者認為不適合去影院觀影。男性觀眾尤其是年輕男性觀眾“非常期待”的比例更高,願望更加迫切,這部分人群是影院復工后,需要有針對性地優先拉動的消費群體。

不過,調研認為,對觀眾大面積回流影院的期待時間點不宜樂觀,要結合觀眾心理的恢復繼續保持觀望。從調研數據來看,認為目前“不太適合”或“完全不適合”觀影的人群中半數認為,最快5月中旬之前可以到達適合影院觀影的時間節點,但有近四成受訪者較為悲觀地認為最慢要等到9月以后。結合國外疫情發展正處於高速暴發期來看,觀眾回歸影院的時間節點不宜預期過早。

優質新片是觀影首選

觀影人群想看國內影片排名前四位均為春節檔電影。

調研顯示,后疫情時期,嚴格的衛生防控措施、優惠票價、新片上映將有助於觀眾消費。在影院恢復營業初期,接近六成受訪者認為“影院的防控措施(測體溫、實名登記等)”和“票價的優惠力度”會增加自己看片的沖動,還有四成認為“是否是新片”也是重要驅動因素。

根據調研結果,票價方面,八成以上受訪者對30元以下的票價接受度較高,尤其是21—30元的價格區間。影廳人數方面,七成以上受訪者認為座位數100以上的大廳40人以下上座可以接受﹔50—100之間的廳同時觀影人數控制在30人以下﹔座位數50以下的廳控制在20人以下。

對於未來影院營業,“新上映且口碑好的電影”表示“肯定會去”的受訪者接近六成﹔重映“經典國產電影”“經典外國電影”表示“肯定會去”的接近兩成,說明新片是拉動影院消費的重要因素。可見,如何安排協調延期改檔的新片有序合理上映,恢復片方信心,是主管部門與行業協會需要共同努力解決的首要問題。

具體而言,一、二線城市觀眾對國內新片上映期待度更高,春節檔影片熱度未減,在可接受4月份去影院觀影的人群中,想看國內影片排名前四位均為春節檔電影,依次為《唐人街探案3》《緊急救援》《姜子牙》和《奪冠》﹔想看國外新片排名前三位依次為《花木蘭》《喬喬的異想世界》和《絕地戰警:疾速追擊》。

此外,觀眾自發提及利用疫情恢復期想看的經典電影,除了觀眾熟知的經典電影以外,《少年的你》《唐人街探案》榜上有名。調研據此建議影院合理安排有序上映,在滿足觀眾需要的同時,盡量減少因資源扎堆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持續向好態勢 並未動搖

整體來看,隨著國內疫情形勢持續向好,觀眾影院觀影的意願和需求也在逐步增強。因此,在貓眼娛樂首席執行官鄭志昊看來,疫情對文娛產業的沖擊是暫時的,電影市場持續向好的發展趨勢沒有動搖。

鄭志昊分析指出,娛樂需求是僅次於衣食住行的第五大需求,是相對穩定的。和餐飲企業堂食不能被外賣完全取代的道理一樣,線下觀影、演出等項目在用戶體驗、社交屬性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疫情的影響只是造成需求的延遲,而不是消失。甚至,由於原定於春節檔的多部優質影片將會在疫情過后陸續上映,加上觀眾被壓抑的觀影需求的集中釋放,可能把下半年的小檔期也變成熱門檔期。

並且在鄭志昊看來,不同於制造業等很多高度依賴全球化的產業,文娛產業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都在國內,並且基數龐大,形成了閉環。這意味著,當意外到來的時候,中國文娛產業自身具有較強的免疫力和造血能力。雖然全球化對產業發展意義重大,但主要作用是提供增長動力,而不是提供生存基礎。因此,在海外疫情陸續暴發的情況下,文娛產業有望比其他高度依賴全球化的行業更早地迎來復蘇。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疫情對包括電影在內的文娛產業整體都打擊很大,但具體到細分領域,影響又不盡相同。鄭志昊認為,跳出日常慣有的商業模式,打破邊界開創新合作,設法補充現金流,不僅是活下去的關鍵,還可能建設出新的長期競爭力,在疫情過后成為新的增長動力。

很多新的嘗試,比如部分影片改為線上放映,在短期內可以減緩沖擊,長期來看也可能帶來新的機會。比如IP產業化,因為同一內容在不同渠道觸達的,可能是同一類型的用戶,能夠互相引流拉新,形成協同效應。《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的陸續上映加之《唐人街探案》網劇和翻拍電影《誤殺》的配合,在鄭志昊看來,這種跨渠道的導演、IP培育互動就非常好,可以撬動更多新用戶。“如果后續系列作品能持續,就是在滾雪球,無論在哪一個渠道上映,這些觀眾都會跟隨。”

鄭志昊對於后疫情時期的影視文娛產業發展持樂觀態度:“疫情終會過去,全文娛行業、中國經濟都將迎來更好的發展。”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