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傳"擴研改本"的"標本"意義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今年停招本科生的做法,實際上可看作是“擴研改本”,也就是擴大研究生數量,改革本科的教育制式,改進研究生的本科生源。這在我國高等新聞教育的900多個新聞院系中,屬一個“非典型”事件,但它又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
本科教育難以被取代
新聞傳播學被稱為“十字路口上的學問”,也就是說它不僅與社會科學各個學科相關性很強,而且這門學科的實踐、實操性非常明顯。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技術主導新聞事業飛速改變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所以也有人稱高校的新聞傳播專業是“文科中的工科”。
擴大研究生教育,對處於我國教育塔尖的清華來講是發展邏輯使然,它所具有的尖子生生源優勢、高水平多學科環境優勢,使清華新聞傳播學院歷來堅持本、碩、博皆“培養高手”的教育目標,對比其他院校來看,如我所教過的華中師大新聞傳播學院,其提出的目標就只是“培養能手”。高手與能手之間雖然沒有絕然區隔,但畢竟層次不一,這一點對於我國高校來講是現實,多數院校都沒有新聞專業的碩、博授予權,必須基於務實考量抓好本科。
我國的高等教育歷來強調本科的重要性,無本等於無源。但這不是說不允許少量有條件的高校聚焦於更高端的教育。清華打算在本科的各書院教學內容中大力融入新聞傳播學課程,這不失為一個選項。復旦大學的新聞學院幾年前就加入了全校的書院制,新聞本科生頭兩年劃到各書院取得其他學科的足夠學分,然后才學新聞專業課程。香港中大也是如此。部分有條件的高校探索“擴研改本”的做法還會推進,但從我國高教實際出發,不會大面積推廣。
學科突破需要先導
在高校學科分類中,新聞傳播學屬文學大類下鼎立的三足之一: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這個學科獨立設為一級學科的歷史隻有30多年,資格相對“年輕”。
“年輕”沒有老本可啃,因此無論是基礎理論還是專業理論,無論是專業設置還是教學方法,都沒有成規,特別是在網絡沖擊下,這門學科幾乎無處無人不觸網,教學內容和科研對象的多變,成為不變的現象。
因此,加強學科理論建設成為一項緊迫任務,無論是基礎理論還是前沿理論,需要先導性的突破,這項任務理所當然要由清華這樣一批優勢高校來承擔,清華的“擴研改本”選擇是符合全局需要的。
目前,我國明確新聞傳播學為國家具有支撐性的14門社會科學學科之一,它的理論建設任務繁重,包括指導性理論、應用性理論、交叉性理論和對哲學社會科學大廈的基礎性貢獻理論,從事這些理論建設的隊伍中,當然需要突擊隊,不可能一哄而上。
新聞傳播學又正在細分為很多亞學科,例如多媒傳播、健康傳播、傳播心理、物聯傳播等,有的亞學科需要依托相當強的實驗手段和多學科優勢,這正是清華新聞傳播學院的長處,其一些教師的原學科背景來自計算機等似乎無關的專業。作為科研生力軍的研究生教育,如果今后從清華的各書院中選取到一大批多學科的本科英才,無疑為其突破與攻堅能力培厚了基礎。
倒逼高校考核管理改革
清華“擴研改本”的做法,對我國高校的考核與管理機制,也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改進意義。
一是清華的選項具備向下兼容的可能,即擴大研究生規模,在書院文理各專業學生中擴展新聞本科課目,建立更優的研究生生源。這個做法,不排斥國內另有一些高水平大學會仿效。而就全國多數高校新聞專業而言,不具備向上兼容的可能,因為能否具有研究生招生權需要主管部門授權。同時,高水平高校能否普遍隻辦研究生教育不辦本科教育,這不是拍腦袋可推廣的事,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實踐檢驗。
二是考核指標要改進。全國高校學科每4年一次的考核,是各高校的硬核指揮棒,其考核指標很多都與本科專業教育有關,如果沒有了相關本科專業,那考核就無從開展。例如,指標中有這樣一些KPI抽樣評分:本科生對教學質量的評價、用人單位對本科生的評價、本科生在全國競賽獲獎數量等。今后清華新聞傳播學院沒有了這些指標,如何評價?內容必然隨之調整。
三是媒介在融合,產業在融合,學科必然也在融合,既然如此,新聞本科教育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也勢所必然。環顧其他國家,融合背景下的新聞事業,其反映在高等教育的學科設置選項也並不統一,例如日本就基本沒有新聞本科專業設置,但其研究能力和人才供給仍大體適合社會需求。凡此,都可作為我國教育改革的參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