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知識服務下半場,內容生產者如何發力

袁舒婕
2020年05月18日08:50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知識服務下半場,內容生產者如何發力

5月6日,在由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組委會主持舉辦的第十屆數博會網聚活動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數字教育事業部副總監廖曉一向大家介紹了人大社如何用名師直播打造品牌“護城河”,及覆蓋人文社科教育領域各個出版方向的“人大芸窗”融合出版生態。而在不久前,也是在數博會的網聚活動上,人民郵電出版社信息技術部主任李海濤和三聯中讀內容總監俞力莎分別介紹了各自出版社的平台探索經驗。知識服務平台建設的下半場,內容生產者如何發力?通過分析這幾個案例,我們或許能在出版業知識服務駛入快車道后,找到一些取勝的小秘籍。

找准定位充分利用出版社資源

出版社與媒體打造知識服務平台具有先天優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數字教育事業部就是通過整合自己出版社的核心教育資源,形成了“人大芸窗”品牌的數字教育系列產品。人民郵電出版社的人郵融智知識服務平台也是通過內容資源中心,打通社內的數據內容資源,如圖書、富媒體、課程等,匯總后進行資源處理,進行資源畫像與資源標引,實現人民郵電出版社內容資源的全面流通與復用。

“不過,數字出版從來就不是隻有出版社參與的事情,出版社比互聯網行業積累更多的是資源,但是怎麼進行資源連接,恰恰是出版社所不擅長的。”在李海濤看來,出版社的內容與知識服務平台所呈現的內容,還是有很大的不同,這需要平台不斷調整,找准定位。李海濤舉了一個很生動的例子:“就像一塊地,本來要種玉米,現在打算改種小麥、土豆等,就必須先把地給調理好。”

李海濤表示,平台如地基,產品是地面上的大樓,樓裡的住戶就是出版社的用戶,樓內基礎設施是出版社多年積攢下來的優質內容資源,這就是人郵融智知識服務平台“這塊地”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案。

三聯中讀是中國出版集團的一個募投項目,是《三聯生活周刊》的APP。中讀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三聯的內容基因,但他們也把中讀這塊“地”打造成了適合以音頻和圖文為內容呈現方式的知識服務平台。5月10日是母親節,打開中讀,就能看到新專題“母親力max”裡面,選了以龍應台《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為代表的一批聽書音頻、小課和文章。《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看到,該專題的聽書價格一本2.99元,小課是9.9元,有聲書價格不等,這些內容如果購買了VIP會員,則均可免費觀看。

“優質內容的競爭力依然很大,但是在2020年,知識服務賽道的趨勢就是品類越來越細分,用戶層次越來越細分。怎麼服務初級用戶與高級用戶,是我們要面對的新問題:怎樣平衡不同的需求?怎樣做分類運營?”俞力莎告訴記者,中讀的背后是一個70多人的團隊,團隊主要是在信息過載的傳播環境裡幫助不同類型的用戶做信息篩選,節省時間,提升閱讀效率。

疫情期間及時抓住發展機遇

艾媒咨詢調查顯示,防疫期間,有63.1%的用戶購買過知識付費產品。而從各大平台的數據來看,防疫期間有更多用戶投入了知識付費的懷抱,得到平台免費專區課程領取人數近50萬,喜馬拉雅平台活動參與用戶過億。

“疫情暴發以來,中讀抓住被困在家的用戶和潛在用戶的需求,快速反應,利用自己的媒體化基因,聯合線上線下不同渠道拓寬用戶場景,使得中讀在危機之中迎來了一個發展的小高潮。”據俞力莎介紹,中讀在疫情暴發后第一時間在首頁上線“知識就是免疫力”專題,內容有“三聯採訪錄”等有聲報道專欄,有“新冠肺炎預防全攻略”等防疫科普課程。2月以來,中讀新增訪問用戶15萬,新增注冊用戶34萬,疫情期間APP在線峰值2.44萬,是去年同期的1.8倍。

廖曉一認為,在當下,與用戶的信任度及親密度越緊密,未來的營銷成本就會越低,營銷的效益就會越高。廖曉一以3月17日開展的“人大社金融·財務名家公益系列直播活動”為例,通過名家公益系列直播活動,人大社將之前看不見的線下消費者轉化為能鏈接的線上用戶,知識店鋪的訪問量在公益直播活動期間增加了25倍,頁面瀏覽量增加了52倍,從而有機會更好地為用戶提供產品及服務。

對於疫情帶來的平台用戶增長,李海濤並沒有盲目樂觀,他說:“人郵融智知識服務平台目前有用戶近268萬,平台既促進傳統圖書業務發展,又為數字產品開發與運營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這次疫情並沒有改變數字出版的商業邏輯,只是讓未來來得更早更快了,但競爭格局對傳統出版企業來說更嚴峻了。”

精品課程充分挖掘渠道特性

近年來,知識付費大量新的細分領域層出不窮,更多的用戶需求正在被挖掘。高校出版社所打造的平台自不必說,在細分品類的過程中,很多知識服務平台也打造了繪畫、健身等各個垂直領域的課程,細分化賽道已經風起雲涌。

疫情期間,人大社以多種途徑積極發揮“互聯網+教育”的優勢,“人大芸窗”數字教育品牌通過5條產品線行動起來。人大社在1月27日便免費開放“人大芸窗數字教材平台”和“人大芸窗慕課平台”,並根據教師需求緊急制作並免費提供在線電子教材。200余門在線課程、近2000種在線電子教材疫情期間使用量達幾百萬次,覆蓋全國所有省份。2月7日,人大社通過“人大芸窗應試平台”向全國學生“零門檻”免費開放西方經濟學、微積分和線性代數的部分課程與配套習題講解。2月12日,人大社免費開放“人大芸窗職教學苑”的4門精品資格考試課程。3月4日起,人大社“芸窗e財會”舉行了金融·財務、審計等系列的財會名家公益直播活動,近20位名家在線傳道授業解惑,學習人次近300萬,建互動學習微信群170多個。

中讀的內容體系中,頭部內容就是精品課,而其中藝術課又顯得較為獨特。中讀的藝術課完全由編輯進行規劃、精選,孵化的原創IP,每個課邀請10至20位國內大咖進行主題講述。如今,中讀的線上毛收入是1500萬元左右,課程收入已佔比32.5%。

“我們的課程設計不是單純按照學科進行的。”俞力莎說,比如中讀與中譯出版社以《西南聯大英文課》一書為靈感,聯合出品同名音頻課,將原書的課文集錦模式升級為英文精讀課,而且區別於市面上的語言能力課,帶用戶從提升英文技能到開拓人文視野,既有實用性又有稀缺性,目前該書套裝總銷量已超過7000套。2月至今,該課程已實現了50多萬元的營收。

“我們出版業其實有很多很好的內容,一定要利用好各種傳播形式,充分挖掘和利用各個渠道的特性,設計策劃合適的內容去傳播,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俞力莎如是說。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