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2020全國兩會報道綜述:新聞"佳肴"雲端烹制一樣美味

袁舒婕 郝天韻
2020年06月02日09:01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新聞“佳肴”雲端烹制一樣美味——2020全國兩會報道綜述

記者與政協委員通過屏幕隔空問答,是今年“委員通道”採訪的特色。

雲端訪問、AR看兩會、Vlog等成為今年兩會媒體新技術應用的“寵兒”。

特殊時期的重要會議,在發展歷程中鐫刻下特別的印記。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勝利閉幕,2020全國兩會畫上圓滿句號。

然而對於參與此次兩會報道的記者們而言,還有些意猶未盡。《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馮飛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特殊的一年,特別的兩會。一直‘雲採訪’的我們,傾聽著雲端採訪的建言獻策,卻沒有了當面採訪的‘唇槍舌戰’。特別的採訪,總有些許遺憾。那些未踏足的會場、那些未採到的代表、那些未聽到的討論,期待來年再相見!”

記者們或許有些遺憾,但特殊的兩會報道,那些特殊的打開方式,也給今年的兩會記憶添上不一樣的色彩。會內會外、線上線下……新聞人借雲端採訪、雲端傳播為受眾烹制了一道道精美的新聞“佳肴”,以開闊的視野、飽滿的敘事,留下一個個精彩的報道。

及時正面闡釋中國精神

面對多元的傳播主體、輿論場域,主流媒體的正面闡釋與生動故事的描寫,及時准確地傳達著兩會信息和官方權威聲音,及時、有效、精准地進行輿論引導。

《人民日報》社論《凝聚智慧力量 邁上新的征程》、新華社社論《凝心聚力再出發,砥礪奮進新征程》等,站得高、論據實,不僅重在正面闡釋,而且強調共情,說理透徹,感情真摯,充分彰顯了中國精神。《工人日報》的《“雲經濟”熱起來,為疫后經濟發展“敲黑板”》、《中國日報》的《兩會讓世界看到信心如磐、匯聚起磅礡力量的中國》等評論有效引導輿論,堅持大事發言、正面引領,有厚度和深度,突出可讀性。

回顧此次的兩會報道,大部分媒體的報道主題宏大,筆觸則落細落小,每一篇稿件都有明確的主題,與當下熱點緊密相連。《人民日報》的《從人民中汲取磅礡力量》、新華社的《中國兩會,向世界傳遞了什麼》等報道,記者在寫作中遵循大格局出發、小細節切入原則,注重用具體案例與翔實數據、生動故事與嚴謹邏輯傳達報道意圖。文裡俯拾皆是的兩會現場故事,讓報道更親民、接地氣。

《新時代的人民法典》《這本“百科全書”,你能用上!》等關於民法典的報道,立足中央精神的傳遞,堅持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題,不僅思想深刻,可讀性強,而且通過趣味地解讀讓老百姓更直觀了解民法典帶來的變化,提升了傳播的有效性。

《農民日報》記者高雅此次兩會去了梅地亞新聞中心參加新聞發布會。在高雅看來,脫貧攻堅、糧食安全、鄉村振興等一系列與“三農”有關的熱詞在本次兩會上頻頻出現,在談到採訪感受時,高雅對記者說:“與以往不同,為疫情防控考慮,本次上會很難與代表面對面聊天,但是仍然能夠從電話、視頻採訪中,感受到代表們的履職盡責,聽取農民心聲、了解農民訴求。他們把來自鄉土的聲音帶到會上,讓‘三農’聲音更加響亮。”

湖北是疫情防控的決勝之地,今年,大家格外關注湖北。《湖北日報》累計推出50多個兩會專版,推出900多條各種形式的新媒體報道,累計閱讀量達1.1億人次。在《湖北日報》兩會的策劃裡,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副總編輯張曉峰推薦了《代表委員的戰“疫”故事》等策劃,他說:“我們要傳遞信心與希望,浴火重生的湖北沒有退縮沒有消沉,迅速打響了民生保衛戰和經濟發展戰。”

“怎麼在弱連接的情況面前,做到強呈現,是這次兩會我們遇到的最大問題。”貴州日報報刊社副總編輯代樂說,他們主要是通過充分利用會前的黃金時間、充分謀劃好會中報道主題、充分鼓勵各媒體平台做好創新報道解決了這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貴州日報》相繼推出了《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大道上闊步前行》等文章,引發熱烈反響。

現場報道方式百花齊放

“隔著屏幕遠程採訪兩會內容,以前確實沒有經歷過,這是第一次。”“代表委員沒有進行直接的接觸,從流程、形式到採訪方式,今年大家關注的議題,和過去每一年的兩會都不太一樣。”在總理記者會現場,很多記者回憶起兩會這段時間的採訪,都感慨萬分。但他們也都提到,隔屏採訪、兩會Vlog、“雲直播”、視頻連線……特殊的兩會報道有著特殊的打開方式。

“長槍短炮”用不上,“圍追堵截”代表委員也不靈,視頻報道怎樣才能鮮活生動?兩會Vlog今年“熱”了起來。為了第一時間傳遞現場信息,很多媒體都安排記者運用Vlog全景式記錄、互動,原汁原味傳遞現場信息。

《南方都市報》記者劉嫚今年已經第四年跑全國兩會了。4年來,她看到隨著媒體行業的轉型,每一年報道的形式都出現新風潮。劉嫚對記者說:“比如2017年流行起全媒體矩陣,傳統媒體都在嘗試多樣化的傳播方式。2018年開始,短視頻表達成為兩會報道的一個趨勢。去年全國兩會以來,南都嘗試了大數據看兩會的方式進行多角度傳播。今年跑兩會我們也不自覺地想著如何去創新報道。”今年的總理記者會,劉嫚採用了Vlog的報道方式。早起化個妝,一路上怎麼到達會場,吃什麼早餐,會場氛圍如何……劉嫚說:“區別於傳統報道的嚴肅,Vlog接地氣地向讀者傳達在新聞背后,記者工作的日常。”

新華社記者張揚、《光明日報》記者孫小婷等小播主也格外吸睛,她們手持手機雲台,一路拍攝了自己從駐地出發到會場報道的全過程。“記者化身視頻博主,讓觀眾從記者視角進入兩會現場,圍觀‘雲採訪’從准備到結束的全過程。即使鏡頭微微晃動、說話出現卡頓、操作設備遇到故障,這些畫面中的小瑕疵或者尷尬,都因為真實自然的流露而格外具有親和力。”孫小婷說。

面對上會記者少或者是沒有上會名額的問題,很多媒體把報道的主體——代表委員推到了前台,代表委員們由過去的被報道者,轉身成為報道者。

《人民政協報》微信公眾號兩會特別策劃《委員出鏡》欄目首期一經推出,圈粉無數。很多網友因為天天坐等這一欄目,而記住了氣象小哥哥、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衛星氣象研究所所長張興贏﹔養馴鹿的市長、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扎蘭屯市副市長杜明燕﹔能剪會拍最后還會放催淚彈的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合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總裁洪明基……有記者看完委員拍攝的內容之后笑稱:“深深的危機感,再拍要搶我們飯碗了吧?”

“如何傳送視頻資料”“自拍要注意的些許事項”……兩會召開前夕,《湖南日報》記者對即將赴會的代表委員進行了一場特殊的培訓,等代表委員上會之后,他們就變成了“記者”。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的《代表委員Vlog》則是邀請代表委員拿起自拍杆拍攝Vlog,用視頻講述履職故事。這些代表委員們會攝影、能直播、擅寫稿……他們的報道讓很多媒體沒有因為上會記者比往年縮減而縮窄報道面,反而因為代表委員的加入,而意外鮮活、視角獨特。

“雲中對話”解決採訪難題

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上會記者大幅減少,各家媒體也面對著新的課題與挑戰。今年的全國兩會,以採訪在雲端、傳播“雲”上見的形式,擁抱新技術,順應新潮流。

往年新聞都在追獨家,今年的兩會報道則更強調共享。這既是對疫情防控下駐地記者隊伍精簡的應對,同時也體現了當下媒體與網絡技術合作、媒體與媒體合作的新趨勢。全國人大代表周洪宇在雲端會議室內,同時接受了《農民日報》、《科技日報》、中國網、《南方都市報》、《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等多家媒體採訪。直播間內採訪秩序井然,問題相互補充,讓代表採訪更為清晰、直觀、全面。

很多媒體訪談借助了“雲客廳”,嘉賓們“跨屏”也能“圍坐”在一起,從兩會熱點話題說起,展開“雲中對話”。兩會期間,《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和《光明日報》、光明網聯合推出“全國兩會雲訪談”,圍繞“政協委員眼中的書香中國”這一話題,邀請委員和嘉賓進行線上交流,暢談委員們是如何讀書、如何將讀書與履職工作相聯系的,深入探討人民政協在推進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偉大事業中所具有的優勢和力量。《山西日報》全媒體推出《兩會雲訪談》特別節目,連線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視頻採訪室,“雲對話”全國人大代表。

《廣州日報》是27年來第一次沒有名額進京採訪兩會,但他們厚積“雲”發,准備了“雲桌會”的形式,邀請代表委員和各方人士,分別就大灣區建設等話題設置議題。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常務副總編輯黃卓堅說:“我們的記者雖然沒有去北京,但是我們通過各種新媒體手段,採訪了75%的在粵全國人大代表和60%的駐粵全國政協委員。”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