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團結報》:唱響協商民主同心曲

顏秉璽
2020年06月02日09:02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團結報》:唱響協商民主同心曲

  特殊時期的全國兩會,意義非凡。因其在會議的形式、內容和影響方面都十分不同,《團結報》主動作出調整,創新形式、突出策劃、加強保障、移動優先,突出重點、緊抓特點、展示亮點,在兩會報道中唱響協商民主同心曲。

  注重思想引領 聚焦主題主線

  在兩會報道預熱中,《團結報》在會前四期每期報紙的頭版上,策劃推出《風雨同舟 堅定不移在一起》《大國戰“疫” 彰顯制度優勢》等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系列報道。對舉國上下同心協力、共同抗疫的重大成果進行深入闡述和高度總結,充分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越性,集中展現各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攜手前進、共克時艱的決心和信心。該系列報道於全國兩會開幕前一期結束,與開啟兩會報道無縫銜接,體現了《團結報》的精心策劃和周密部署。

  在兩會時間正式開啟后,《團結報》聚焦兩會主題主線,在頭版及時刊發會議開幕消息,以及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下團組”並發表重要講話等重要文章﹔在2—4版設“兩會專題報道”專版,開設《兩會觀察》《兩會同期聲》《兩會人物》等欄目,集中報道兩會動態、代表委員履職一年間的成績亮點以及提案建議等內容,開辟《兩會觀兩岸》專欄,報道民革關注海峽兩岸、助力祖國統一的工作成績﹔在5—8版從專題的角度策應兩會新聞,拓寬了報道的深度。

  加強創意策劃 雲端唱響黨派聲音

  由於疫情防控的原因,今年兩會減少了報道記者人數。面對這一變化,《團結報》積極運用新媒體技術,開展“雲報道”模式,堅持移動優先,加強創意策劃,突出了特、熱、新三個特點。

  特——聚焦兩會中的民主黨派特色元素。兩會開幕前夕,《團結報》在微信公眾號、快手平台推出兩會前瞻系列報道,注重從代表委員中的民主黨派成員、民主黨派提案角度切入,推出《兩會前瞻|代表委員的“特別期待”和“特別禮物”》。

  熱——關注熱點話題、熱度事件、熱門人物。兩會剛剛開幕,《團結報》兩篇新媒體報道即成為爆款。一是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108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提案,呼吁為中小學生“減負”,該報道在微信公眾號推出后,迅速被人民日報客戶端、新華網客戶端等中央媒體轉載,12小時內,累計瀏覽量突破70萬,截至5月23日,僅人民日報客戶端、新華網客戶端總點擊量近200萬,留言2萬多條,登上人民日報微博熱門話題榜,並進一步引發媒體評論、跟進採訪、微博討論,形成社會熱點。

  二是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開幕會上,全體與會委員集體肅立,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犧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一分鐘。《團結報》敏銳發現,這一分鐘背后,有一份僅有142字的提案的推動——2月19日,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馮丹龍向全國政協提交了《關於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開幕會默哀的提案》。《團結報》第一時間在微信公眾號推出相關文章,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新——注重微視頻、互動投票等雲報道形式創新。《團結報》推出兩會Vlog系列微視頻,以代表委員和記者的個人視角,展示鮮活真實的兩會場景。5月21日政協開幕當天,在團結報團結網微信公眾號中推出《兩會Vlog|政協開幕會后,女委員悄悄從大會堂帶回了啥?》,通過政協委員在現場的第一視角,帶領讀者見証兩會,彌補記者不能去現場的缺憾。

  發揮矩陣作用 打造“團結”品牌

  今年兩會期間,《團結報》充分利用新媒體矩陣,進一步加強融合報道力度,彰顯“團結”品牌魅力。團結報社學習強國號在兩會期間,更新量由每天7條提升至每天15條,充分利用這一重要宣傳平台,做好多黨合作宣傳,展示“團結”形象。

  同時,通過《聞聲讀報》踐行媒體融合。文史報道是《團結報》深耕多年的特色品牌,擁有眾多粉絲。2020年5月20日,《團結報》文史e家微信公眾號將文字、音頻、視頻巧妙融為一體,創新推出音視頻產品——《聞聲讀報》。該系列產品共10期,把《團結報》文史周刊上特別策劃的關於新中國成立以來政協會議的趣聞、歷史等內容,提煉出200字的導讀,由編輯朗讀,搭配多張圖片,制作成一分鐘左右的短視頻,每天推送。

  此外,團結網開設“2020全國兩會團結報團結網專題報道”頁面,設置近20個欄目,突出體現黨派特色,對紙媒主題策劃、自採稿件以及微信公眾號內容、微視頻產品內容等進行綜合展示,體現出鮮明的融媒體特色。在微信公眾號、微博、今日頭條等平台加強更新,在央視頻、快手等視頻平台賬號即時發布報社原創的視頻、微視頻內容,全面提升時效性,積極實現優質原創內容的傳播推廣。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