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珠峰量身高》融媒體產品:互動游戲中共勘世界屋脊
《我為珠峰量身高》融媒體產品。
運用長圖形式解讀珠峰高程測量有關問題。
1960年,中國登山隊隊員完成了人類第一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的壯舉﹔1975年,中國測繪隊將覘標豎立在珠峰峰頂,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將這種測量工具帶到珠峰峰頂,精確測算“地球之巔”的海拔高度﹔2005年,中國人再次登頂,首次精確測得珠峰峰頂岩石面高程和冰雪深度﹔2008年,北京奧運聖火成功在珠峰之巔傳遞。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出發,勇攀高峰,向世界展示中國力量。
隨著新一輪的珠峰測量行動再次開啟,各大媒體也開始對此次測量珠峰進行連續報道,實時跟進,讓受眾在第一時間得到關於珠峰測量的最新消息。其中,人民日報社發布的《我為珠峰量身高》融媒體產品讓不少網友眼前一亮:我也能參與測量珠峰了?
提前預熱 適時推出
從5月6日開始,人民日報社對於2020珠峰高程測量行動便開啟了全面細致的報道,讓人們對於珠峰有了更多的了解。三維視角看珠峰測量路線圖的科普視頻,以直觀的方式帶領人們了解測量珠峰的基本過程﹔以長圖形式對如何獲得精確高度、珠峰為什麼要反復測量、登頂測量一共分幾步等一系列大家關心的問題進行科普解答,拉近珠峰和大家的距離﹔通過發布的珠峰測量Vlog,讓受眾對於珠峰有更為直觀真切的認識……
5月27日11點,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人民日報社於12:48推出《我為珠峰量身高》H5,讓網友同測量隊一起測量珠峰,感受微小數字間的變化,於毫厘間洞察珠峰的神秘和變幻。進入《我為珠峰量身高》H5,便可點擊視頻進行觀看,視頻中穿插的1975年中國登山隊將紅色覘標立在珠峰頂端的照片讓人感受到測量珠穆朗瑪峰非常困難,在8000多米的高山上作業,是生與死的考驗。“受全球板塊運動的影響,珠峰可能長高也可能變矮……”視頻以這樣簡短的文字和圖片在為廣大受眾進行科普的同時,也讓大家迅速了解到我國測量珠峰的歷史和相關科學自然知識,讓人們對於珠峰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共同參與 互動感強
既然是測量珠峰,究竟該如何測?按照H5中的箭頭指示,用戶的手指向上滑動,便進入測量環節,界面中的珠穆朗瑪峰雄偉壯麗、氣勢磅礡,屏幕下方的“滑動屏幕參與”提示語則讓人一目了然,知曉操作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畫面中的珠穆朗瑪峰以及文字等信息是靜止的,但珠峰后側的雲層卻是在不斷飄動,這樣的設計也賦予了整個H5更多活力,讓珠峰在手機屏幕中不再是一幅靜止的畫面,簡單的雲層飄動設計,讓整個珠穆朗瑪峰有了更強的生命力,給予了用戶更好的體驗感。
屏幕右側的數據則羅列了多種高度,用戶可以自己選擇,此時便會出現紅色標識“我測定的高度”,提醒人們自己選擇的高度究竟是多少,屏幕中間的高度數字也會隨著用戶不斷的選擇而發生實時改變。選定好自己心中的珠峰高度后,用戶可以點擊屏幕下方的“猜好了”按鈕,進入下一步。整個過程不僅操作簡單,而且趣味性強,不斷吸引著人們進行下一步操作。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對珠峰進行過多次測量,此前的多次測量,媒體在報道方式上以報紙、廣播、電視等單向傳遞信息的方式為主。隨著科技進步,此次人民日報社推出的《我為珠峰量身高》融媒體產品全面運用了融媒體的互動式思維,以多視角、多形式呈現這次珠峰高程測量行動,讓珠峰測量這項較為專業的活動變得更加接地氣,更多人因此對珠峰測量有了全新認識。
身臨其境 科普知識
選定自己心中的數據后會出現什麼?這是很多人好奇的。在《我為珠峰量身高》H5中,用戶點擊“猜好了”按鈕進入下一步后,便可以看到,在屏幕上方“珠峰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的大字下面,顯示著“我和多少人一起向勇士致敬”的字樣,數字便是參與此H5的總人數。在屏幕最下方,顯示著用戶所測量的珠峰最新高度,高度用加大字號和紅色進行重點標識,一目了然。此時的H5中,屏幕右側出現了珠峰測量登山隊的前進路線,讓用戶直觀清晰地了解此次行程的具體計劃。路線圖中,清晰地標出了4個營地的位置和具體高度,在前進途中的3個危險點——北坳大冰壁、大風口、第二階梯,也在路線圖中有著清晰的顯示,並標注出確切高度。這些較為專業的名詞和路線,在這種互動式新媒體產品中出現,也讓人們對於測量珠峰的不易和未知艱險有了更為深刻地認識。
“熱淚盈眶,致敬勇攀高峰的中國人!”“反饋回來的美景,都是負重前行的登山者冒著危險所得。凌晨出發,上午登頂,趁中午測量,然后迅速撤回。辛苦了!注意安全!”“向珠峰測量登山隊致敬”……網友們對於珠峰測量隊的留言,充滿著尊重與欽佩。
人民日報社通過《我為珠峰量身高》融媒體產品,將新聞熱點與網友互動相結合,以輕鬆有趣的方式讓更多普通網友有了參與感,將珠峰測量的新聞完美呈現,是一次優秀的融媒體報道,這種互動性極強的新媒體產品也為更多相關報道提供了良好借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