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還有書籍》:讀書紀錄片也能再刷屏
前不久,5集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在首播4個月后重又被刷屏。該片去年底上線嗶哩嗶哩(簡稱B站),目前總播放量652.9萬次,豆瓣評分9.2,頗受年輕人喜愛。
網友們的厚愛,意外延長了這部紀錄片的生命力。目前在網絡領域,像這類題材不算大眾卻又能被廣泛關注,繼而“出圈”的節目並不多見。
《但是還有書籍》並不是一檔純粹的讀書節目,否則就更“小眾”了。它也不是普普通通的紀錄片,而是讀書與紀錄片合二為一,按時下流行的說法,應該屬於“讀書+紀錄片”。它也不是一個薦書節目,而是講述與書相關職業人的故事。
不管你愛不愛讀書,都不會影響你喜歡上這部紀錄片,因為裡面的人和故事都很有意思,溫馨而富於情懷。5集分別講述了圖書編輯、二手古舊書收藏流通者、繪本作家、圖書設計者、閱讀關注者等不同類型的人物故事。書籍竟然吸引著這麼多人默默做著推廣書籍、倡導讀書的事情,它的魅力必然吸引更多人走近閱讀。
幾年前,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曾風靡全國,它不單講美食,而是與美食有關的人和物的故事,觀眾通過這種講故事的方式,最終珍惜那些來之不易的美味。《但是還有書籍》同樣如此,落腳到人,最終又回歸到書本身,從而喚起了更多人對書的熱愛。
具體到節目制作本身,這部紀錄片也可圈可點。每集長30分鐘,非常適合網上觀看——短了呈現不了多少內容,長了又可能讓網友產生視覺疲勞。一些過渡性環節採用漫畫形式,增加了動感和喜感,藝術感染力很強。邀請演員胡歌擔任解說,也是一大亮點。胡歌的普通話功底非常深厚,語言穿透力堪稱一絕。
《但是還有書籍》走熱給多方帶來啟迪。首先,書籍要推廣,閱讀要普及,採用與紀錄片等藝術相結合的方法值得嘗試。其次,電視文藝工作者也可從中借鑒經驗,從生活中找點子,哪怕是小眾的也有價值,也值得做,從而制作出受歡迎的節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