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流量平台當建價值高地
——讓直播空間充盈正能量③
直播助農,讓田間地頭農產品暢銷全國﹔在線學習,讓知識跨越千山萬水﹔分享日常,讓生活技能方便你我……近年來,網絡直播成為互聯網世界的一個“風口”,一個個流量平台紛紛崛起,在產品營銷、知識共享、遠程辦公醫療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人們在直播中尋得商機,在直播中覓得便利,也在直播中拓寬出路。
應該看到,網絡直播作為發展中的新事物,猶如一個賽車道,直播平台像賽車手,抓住用戶注意力就更容易加速沖刺,“直播競賽”就此展開。當然,這條賽道的門檻和標准參差不齊,出現了一些需要正視、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中央網信辦等8部門近日集中開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行動,首批依法依規對44款網絡直播平台進行相應處罰,再次釋放出堅決治理直播行業亂象的強烈信號。
推動直播行業健康發展,隻有全面審視,才能對症下藥。看規模,據《2020中國MCN行業發展研究白皮書》,聚合內容創作者的多頻道網絡(MCN)機構數量已超2萬家﹔據第四十五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今年3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5.60億。看特點,直播平台內容同質、功能相似、特色模糊等現象明顯。可以說,不少直播平台往往低水平入門、低質量競爭。平台數量多、用戶規模大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網絡直播的發展活力,但人們更期待去粗取精的發展質量。
互聯網行業有個“三角形框架”,即服務用戶的“產品”、留住用戶的“運營”及轉化盈利的“流量”。從這個模型出發,無論是產品還是運營,成功與否往往系於流量。可以說,流量生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商業轉化價值。但從實踐來看,如果直播平台唯流量是從,隻顧流量熱度、內容熱度,不顧質量、不負責任,就會滋生一些違背公序良俗的言行,沖擊法律與道德底線。從這個意義上講,直播平台需要來一場聚焦責任感、價值觀的“質量革命”。
直播平台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道德窪地,而應成為責任之地、價值高地。近年來,針對網絡直播出現的問題,從平台備案許可到主播實名制認証,從建立直播內容審核制度到履行內容日志信息留存要求,從建立信用等級管理體系到黑名單管理制度,一系列監管與規范、自律與他律的制度在不斷完善。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有人大代表建議,強化平台的監督管理責任。直播平台是公共平台,不能重流量輕責任、重收益輕擔當,這已經成為廣泛共識。唯有平衡好平台利益與公共責任,扎緊制度籬笆,平台當好“把關人”、相關部門當好“守門員”,這一朝氣蓬勃的行業才能真正迎來發展的春天。
開放、共享是互聯網的內在精神,越是開放、共享,越應該把價值導向擺在首位,每個直播平台都應該成為價值出口。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少流量平台科普抗疫知識,傳遞戰疫溫暖時刻,為不少行業打開了線上銷售之門,在疫情防控中起到積極作用。實踐証明,“把握好手裡的麥克風”,讓主流價值充盈直播間,才能讓直播平台沃土廣袤、蓬勃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