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需求在行業在 行業的未來就在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 尹鴻
2020年07月15日09:33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需求在行業在 行業的未來就在

劇組停擺、影片撤檔、影院關閉,從生產制作到發行放映,電影全產業鏈遭受波及,電影市場迅速從火爆預熱降到“冰點時刻”。

但即便在這樣的時刻,人們對影視業的信心似乎並沒有消失。畢竟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沒有減弱。電影、電視劇、綜藝的熱度在社交媒體上依然一浪高過一浪。這一方面表明,當人們遇到現實困境的時候,更需要得到精神文化的支撐和撫慰﹔另一方面也表明,影視因為影像表達的魅力,往往會成為人們精神需求的重要載體。

受眾需求支撐長期向好

回顧前不久國家電影局召開的電影應對疫情工作視頻會議,此次會議不僅給了業內從業者很多信心,更重要的是推出了一些政策,為中國電影產業今后的發展進一步明確了方向。這段時間相關主管部門也在持續調研,研究相關鼓勵、補貼政策,未來相信還會有一系列政策陸續出台。

需求在,行業在,行業的未來就在。因此,可以肯定地說,影視行業所遭遇的困境是暫時的,長期向好的大趨勢是受到需求支撐和推動的。

疫情期間,不少影院在資金方面面臨著很大壓力。未來影院如何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這不是經營問題,而是產業結構的問題。現在的影院之所以抗打擊的能力不強,是因為大部分的影院和院線都非常弱小,禁不起大風大浪,根本上並非影院改善經營可以徹底解決的。

在疫情的催化下,一批實力不夠雄厚、核心競爭力不足、對行業缺乏孤注一擲的熱愛的企業可能會相繼離場、被清退。而另一批擁有核心資源和影視專業激情的企業會留下來。未來影院端可能集中度更高、規模更大,而大公司相對資產騰挪的空間也會更大,因此,抗風險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從長遠來看,當下影業的局面可能成為一次“休克式”的治療,一次“斷臂療傷”的重構,類似惡性競爭、無序競爭、有量無質、供求失衡的痼疾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

優質影視內容仍是剛需

至於下半年的影業市場,中國電影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讓本土市場恢復活力。電影市場的復工復產,需要一批有影響力的大片來撬動。一個消費習慣的重新形成,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推動力。隻有有影響力的電影進入市場,才能夠讓市場重新煥發活力。

當然,要想進一步增加觀影人次,中國電影人就必須提供更多優質的影片。如今,國產片票房前十的影片能夠佔國產片票房的六成。這說明國產優秀影片的數量還不夠多。現在在市場中有較大影響力的國產電影一年不超過20部。國產電影的產量很高,但優質產品的產量仍不足。

無論出現什麼樣的困境,人們對優質影視內容的需求都會是剛需,內容為王在疫情期間得到了更好証明。無論是通過什麼渠道,人們都期盼能夠消費優質內容。

過去,我們過高估計了觀影需求的增長。就城市人口的觀影頻次而言,中國的數據和日韓等國的數據已經很接近,但目前中國進影院看電影的人佔比仍不算高。因此,如果沒有更多優質的影片讓有消費能力的觀眾更經常地走進電影院,中國電影市場觀影人次的增長就會遇到瓶頸。

或許因為疫情,人們將會越來越習慣於通過互聯網來更自由、方便地選擇影視內容,從而使更多的線下實地消費轉化為線上的點擊消費,特別是那些缺乏影院必看性的電影。這種改變,既會影響到影視行業的渠道價值、窗口規律、版權意義,也會影響到影視產品的類型、形態的生產和營銷、推廣的方式。

當然,傳統的影視消費窗口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影院的社交屬性、體驗屬性、交流屬性等依然會吸引觀眾消費。從本年度來看,疫情對影視市場和影視產業的影響不僅僅局限於中國,也包括全球。但同時,應對重大疫情沖擊,也為電影行業結構性重組、電影生態深層次演進、產業布局進一步整合提供了新的機遇和窗口。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