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國電影產業新一輪發展機遇很快到來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 饒曙光
2020年07月15日09:34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新一輪發展機遇很快到來

當前,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積極向好,以及各地電影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科研機構出台的一系列支持電影產業恢復和發展的政策、措施落地,相信很快便會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政府賦能影業重煥生機

當前,中國電影產業結構性調整已初見成效,但仍舊以單一的票房收入模式作為維持電影產業發展的主要動能。因此,保障院線和影院的穩定經營便成了維持中國電影產業健康平穩發展的樞轄所在。

為了彌補此次疫情中各大影院停業所產生的巨大損失,各級政府和電影主管部門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對影院進行扶持,這些政策和措施從補貼和減免兩個方面對影院進行幫助,既對影院的復業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又穩定了整個電影行業的信心。

這些政策和措施也惠及各類電影企業。這對於本身抗風險能力較弱但又是產業發展主力的中小型電影企業而言,宛如救命稻草。

但據不少一線電影公司反映,在此基礎上可能仍舊需要繼續推出一些富有針對性、穩定性、有效性,且充分尊重電影產業基本規律、電影藝術創作規律、電影傳播媒介規律的長期政策才能保障后疫情時期中小型電影企業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相信隨著相關政策的陸續調整和出台,電影創作、融資、制作、放映等產業鏈條上下游各環節內受疫情影響所出現的問題會逐一得到解決,從而實現整個產業鏈條的再次融通,影業重煥生機。

積極淬煉內功重整旗鼓

電影產業和市場的復蘇不僅需要政府相關政策的扶持,也需要行業內的自救和互救。

在電影產業上游,可以發現,此次疫情中那些依然堅挺的電影企業往往具備一定的核心競爭力——內容創意能力、內容生產能力以及內容傳播能力。事實上,內容生產能力不僅是電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電影產業、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是電影發展的基石與根本。

無論如何,作為電影創作者,在關鍵時刻絕不能“失語”。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出現了太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為電影創作提供和積累了大量素材。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電影市場上將會涌現一批優秀且富有藝術審美價值的抗疫題材電影作品。

電影產業下游,雖然眾多院線和影院陷入停業和現金流斷裂的困境,但依舊通過各種方式尋求生存途徑,大多屬於短期的補救性方案。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仍舊需要加大影院和院線的改革力度,全面提升影院服務質量和水平,推動影院向專業化、優質化、差異化、特色化目標邁進。因為電影市場的恢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院線和影院作為服務型行業,應該開始分析疫情結束后的消費者心理。

疫情過后,電影產業上游和下游再次實現合流,可能迎來“報復性觀影”。但“報復性觀影”應該隻會集中於少數頭部電影、“硬核”電影、高峰品格的電影,不大可能惠及所有的電影。因此,就需要為其他數量龐大的中小制作成本電影探尋一條新的發展途徑以獲取生存空間,維持整個電影行業的生態平衡、生態優化。

疫情過后人們的消費心理、消費行為、消費習慣都會發生很大變化,而所有這一切都取決於消費能力。電影院與視頻網站及其背后力量的博弈將會越來越激烈,電影院生存也會越來越艱難。

兼容並蓄推動“電影+互聯網”

必須承認,互聯網技術對中國電影的影響越來越大,甚至可以成為推動中國電影結構性調整的決定性力量。因此,我們必須以兼容並蓄的姿態推動電影擁抱互聯網,通過“電影+互聯網”的方式為電影開拓新的發展途徑和新的生長空間,從而逐漸擺脫單一的票房收入模式,實現電影產業的多樣化可持續繁榮發展。但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目前整個產業內傳統線下模式仍舊佔據絕對主導地位,因此,仍舊需要尊重傳統電影產業、行業內的基本游戲規則,尊重內容至上的不二法門。

線上發行電影也好,為觀眾提供網絡觀影方式也罷,都只是一種有效的補充、延伸和拓展。電影院終究是電影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是網絡可以完全取代的。從網絡上看電影,終究不能與在電影院看電影同日而語。換言之,即使我們承認通過網絡看電影也是欣賞、消費電影的一種形式、渠道,但其視聽指標上的“文化折扣”是無法彌補的。

當前,中國已逐漸步入后疫情時期。但放眼全球,疫情擴散蔓延的勢頭卻不容樂觀,全球影業也由此迎來了至暗時刻。但無論如何,中國電影必須迎難而上,化危為機,將電影產業、行業抗疫過程中積累凝結下來的經驗轉化為智慧、方案和力量貢獻給全世界,以實現推動全球影業復蘇和中國電影國際傳播的雙重抵達,這也正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電影強國建設的題中之義。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