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擺脫被動 大踏步“走出影城”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廣東省電影行業協會榮譽會長 趙軍
2020年07月15日09:35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擺脫被動 大踏步“走出影城”

2020年的疫情已經重新定義了我們的生活,也重新定義了電影行業。

行業生態需重新定義

后疫情時期,一方面,應該盡快協調院線、地產、銀行三方就影城的減免租金事宜給出對策。這是壓垮院線影城的最大現實,也是復工的最大障礙。影城一旦復工,一定會面臨如何兌現與地產商、開發商、業主的租約,而疫情帶來的不可抗力應該得到社會的理解,為院線影城保留起碼的元氣就在於租金如何減免。

中國電影行業的發展是值得自豪的,也是令世界震驚的。1997年,整個內地電影市場的年度票房總額是6億余元,2019年是642億余元,20余年增長100倍。並且,院線行業的產業輻射能力遠沒有仔細測定,單純看百倍的票房增長,我們已經明白,如果不能妥善恢復電影產業的生產能力,對於國民經濟一定是不可低估的損失。

另一方面,應該實事求是地做好當下復工的准備,包括分區域、按步驟復工,建立影城復工標准、實行標准化管理等。

我們已經有了完善的各地行業協會,此時正是完善行業管理、定義行業生態的重要時機,是推動行業更加互聯網化、社交化,靈活創新的良機。

其實,作為商業地產的標配,院線影城今天的危機在疫情之前已經顯露,只是疫情加重了院線行業的危機,也因此揭開了院線行業的問題。疫情期間,我們自然有一萬條理由抱怨這個抱怨那個,但是,我們是否敢於承認,行業問題早已潛伏於2019年,甚至更早的年頭。

院線影城都必須適應市場化,為此,隻能按照“三大規律”行事:其一是市場化規律,逆市場化的行為和機制是對投資者的最大背叛﹔其二是時代進步規律,毫無時代進化意識,不懂開發使用線上軟件和線下流量,不懂與周邊商業及社會生活必需開展流量互導,不懂與新興的互聯網企業展開合作交流,這樣的院線影城不被淘汰是不可能的﹔其三是人才規律,即人力資源管理規律,這是一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院線影城的人才引進與培育成長等機制不適應,這個行業就一定與這個時代不適應。

后疫情時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新的發展節點。復工中的“復”不隻有恢復之意,也意味著天翻地覆,更意味著這個產業從頭再來。因此,不要只是談何日復工,還要立刻想,復工之后我們怎樣生存?

死守原有模式已行不通

實事求是地說,影城行業必須對自己有一個轉型的交代。以往總講創新,但很多人不一定能夠抓住重點。為什麼要轉型?因為死守原有的模式已經行不通。在線上售票的那次博弈中,院線影城都沒有把握先機,軟件是別人開發掌握的,數據和流量是別人創造的,一切的一切院線影城都慢一拍,那就不能埋怨喪失主導權了。

一個字“變”,兩個字“轉型”,三個字“新模式”,四個字“擺脫被動”,院線影城再也不應該固守“傳統影城+賣品部+廣告收入”這種初級玩法了,創新就是大踏步“走出影城”,用時髦的話說就是“出圈”。

今后院線影城可以以生活館的形式勇敢“出圈”。院線和影投公司可以在以下幾大領域進行嘗試:其一,影視分享館﹔其二,“繞梁三日館”,組織音樂領域的“斗聲”活動﹔其三,“真知館”,拓展讀書與賞書系列活動﹔其四,“香飄四季館”,傳播花道、茶道、香道等知識﹔其五,親子開心館,開展做游戲、點讀電子新書、觀賞小動物、小規模開心農場種植等親子活動。

也許腦洞大開之后,院線影城的外延還可以更加琳琅滿目。總之,原有影城留有三四個放映廳即可,放映檔期佳片和藝術電影,方便影迷活動。

生活館的受眾和傳統影城的影迷有重疊,更主要的是影迷得到了迭代,在生活館裡他們都成為消費的流量。對於擴容中的城市來說,新一代城市居民也有了更好、更豐富的假日去處和合家歡落腳地,對於院線影城而言,也有了可以為自己所用的流量與數據。由此讓院線影城可以更加市場化、更加跨界、更具社交屬性。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