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光明日報:走,到電影院看電影去

斯遠
2020年07月21日06:5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走,到電影院看電影去

7月20日,許多地方的電影院重啟,一些媒體推出直擊報道,傳達出歡快喜悅的情緒。

從1月24日院線電影陸續撤檔及調檔,至今電影院已經“消失”了170多天。就院線一方看,復工這麼晚,電影院當然是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行業之一,多家公司上半年淨利潤均為虧損狀態﹔而對於廣大觀眾而言,沒有電影院的日子,同樣並不舒心。

有人可能會說,與傳統的線下電影相比,在線電影平台的優勢日漸凸顯,比如算法推薦、根據用戶喜好進行用戶畫像等等。甚至一些家電巨頭也適時推出畫質更優的家庭影院,宣稱自家100英寸的超大屏,可以無限接近電影院般的觀影體驗。然而,不管是在電腦上看在線電影,還是獨自在家看家庭影院,都無法取代影院觀影的體驗。獨自在家看家庭影院和影院觀影,這是兩回事、兩種體驗、兩種審美,不能混為一談,更不存在所謂的迭代關系。

去電影院看電影,當然有儀式感的成分,比如規定的時間、固定的空間,以及某種正襟危坐的心理期待等,這與在家裡、在電腦上觀劇,並不相同。就如一位北京市民所說,就是想感受一下電影院的氣氛,這不是懷舊,也不是執拗,本質上是一種找回,找回一種熟悉的儀式感,找回能夠讓自己身心安適的氛圍。而這些東西,是其他方式替代不了的。

進而言之,對於很多已經習慣了電影院的人來說,走進電影院就是一種生活方式。窩在鬆軟的高背座椅裡,耳畔滾動著各種音效,眼前閃回著各色影像,本來就是獨有的體驗。之前的影院封閉是因為一種非常態下的不可抗力,而現在的重啟電影院,則是一種接續,一種生活走入正軌的積極信號。這樣的消費與其說是一種文化產品消費,不如說是一種想象力消費、審美消費。也隻有在電影院這樣一個具體的場域和空間裡,才能夠完成這樣的消費。

影院初開,加之有每場不超過30%上座率以及不得銷售小吃等各種限制,電影院希望恢復之前的人氣,怕是還需要一段時間,但隻要復工復產的鍵按了下去,一切都會好起來。生產恢復需要時間,文化重啟同樣需要時間。某種意義上講,民眾精神層面的恢復,並不比其他領域更遲緩。這是因為,去電影院看電影,同樣是一種人間煙火氣。

當然,影視行業在經過這一輪的暫停之后,注定會重新整合相關行業資源,而隨著注意力的分散,未來的電影院以及整個電影行業,確實需要警醒了。文化創制,不是喊喊口號或者固化民眾消費習慣就可以了,唯有拿出更多優質的創作方能滿足受眾需求。

無論如何,電影院開門都是一件好事。走,到電影院看電影去!

(作者:斯遠,系媒體評論員)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