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踏遍紅色熱土捕捉鮮活鏡頭 "90后"記者探尋湖南小康發展路

孫海悅
2020年07月28日09:33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踏遍紅色熱土 捕捉鮮活鏡頭“90后”記者探尋湖南小康發展路

湖南廣播電視台新聞中心記者向星華寄語本報讀者。

向星華(右)在隆回縣小沙江鎮採訪金銀花種植戶。

十八洞村是湖南廣播電視台新聞中心“90后”記者向星華參加“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道的第一站。從這裡出發,一路行進式採訪中,向星華看到了村民臉上洋溢的笑容,也看到了返鄉青年的奮斗激情。

家門口就業是幸福基石

6月11日起,作為《湖南新聞聯播》欄目記者,向星華跟隨採訪團一行走進湖南14個市州,一路向前探尋湖南的小康足跡。

向星華用“回家”“圓夢”概括了滕園夫妻倆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后的幸福生活。兩年前,滕園夫妻倆還在深圳租房務工。聽到可以搬進新家的消息,他們二話不說就從深圳趕了回來。因為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能夠陪伴在孩子身旁,見証成長。現在,滕園一家三口從土坯房住進了樓板房,還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向星華第一次採訪滕園時,他正在麻陽苗族自治縣龍升社區就業車間忙著修理縫紉機,憑著手工技術,他的工資不比沿海地區低。忙碌的工作中,一把螺絲刀把手掌磨得起了繭子,但滕園說:“下了班之后,一家人在一起,心裡面感覺舒服多了。”不用再和父母、孩子分居兩地,這一份踏實就是滕園小康生活的幸福基石。

採訪團隊進入隆回縣小沙江鎮時,漫山遍野的金銀花爭相開放。8萬畝金銀花正值收獲季,一簇簇金銀花成了《隆回縣小沙江鎮:金銀花變“幸福花”》的報道切口,電視鏡頭裡都是花農們的笑容。

小切口聚焦大產業。小沙江鎮響龍村村民伍賢勇手捧金銀花笑著對向星華說,今年收購價格平均每斤上漲了2元,增收6000多元,7月份到手就有5萬多元。小小的金銀花,讓小沙江鎮超過1萬農戶實現了脫貧。

在永州,香零山村黨支部書記胡昌平的“坐騎”就是一輛山地自行車。向星華了解到,胡昌平在村裡工作了20多年,剛走馬上任時,留給他的隻有兩枚公章和2000多元債務。如何帶動全村脫貧成了首道難題。胡昌平敢為人先,在2001年就開始著手發展大棚蔬菜種植。現在,村裡成了粵港澳大灣區的蔬菜供應基地,全村20多家農家樂讓村民人均收入達到2.5萬元。寬闊平整的村路間,家家戶戶都修起了小洋房。連片菜地,種出了香零山村的小康生活。

採訪中,胡昌平笑呵呵地說:“老百姓對我的希望很大,我沒有理由不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沒有理由不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向星華說,胡昌平總有一份底氣十足的樂觀、自信。他相信,這是胡昌平作為基層干部的信念,也同樣是國家千千萬萬個基層干部的堅守。

“半條被子”當事人后代日子很暖

“突出區域優勢、著力特色產業、深度刻畫細節,湖南的小康之路可以說使出了自己的‘十八般武藝’。”向星華說,湖南是一片紅色的沃土,是“革命搖籃、偉人故裡”﹔紅色不僅是湖南的底色,也是發展的動能。來到韶山、汝城等地后他發現,“紅色旅游”讓村民實現了戶戶有產業、家家學技能。

在韶山,向星華走進曾擔任韶山村黨總支書記的毛雨時家,翻起了老照片。毛雨時談起家鄉變化時的欣喜,讓向星華感受到他那融入骨子裡的自豪。

上世紀末,韶山村裡既沒有柏油馬路,也沒有建起新樓。毛雨時的一句話讓向星華印象非常深刻:“窮則變,變則通。韶山有資源、有優勢,主席故裡更應通過文明經營帶頭致富。”就憑著這一股子韌勁,毛雨時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引導村民從單一務農向旅游營收轉變。現在,全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有3萬多元。向星華說,盡管75歲的毛雨時已經退休了,但每逢節假日,他都會穿上紅色小馬甲,加入志願服務隊客串“導游”,向游客們介紹毛主席家鄉,介紹毛主席家鄉的小康生活。

在汝城縣沙洲村,人流量大,旅游自然旺。朱小紅是“半條被子”故事當事人徐解秀的孫子,此前,因為父母年老多病,加上兩個孩子要上學,他家生活困難。圍繞旅游謀發展,朱小紅參加了廚師技能培訓,現在開起了農家樂。他的餐館一天最多能接待40桌食客。朱小紅說:“紅軍給了我奶奶半條被子,共產黨給了我們幸福的生活。”在向星華看來,這正是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時代傳承。

記錄下奔小康的信心和干勁

“心中有人民,腳下有泥土,筆下有真情”是向星華作為新聞人的信條。他說,自己從村支書的扶貧工作日志裡,看到了大棚蔬菜種植基地連年增長的村集體收入﹔從回鄉創業青年經營的農家樂餐桌上,看到了紅色鄉村游的火爆收入﹔從田間地頭的網絡帶貨直播間裡,見証了不斷增長的訂單量。

富饒、幸福的新湖南,也有著和諧、宜居的新農村。向星華認為,自己和報道團隊在採訪中需要深入挖掘的是地方產業育新機、開新局,是易地扶貧搬遷路上的合家團圓,更是落地在村民互助小組的溫暖人情。“正是它們,讓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有了面對生活笑口常開的底氣。”

現在的小康生活,是幾代人接續奮斗來的。向星華說,在此次主題採訪報道活動中,自己從群眾最真摯的語言裡、從各項取得成效的扎實工作裡,看到了三湘大地實現全面小康的美好景象,並通過鏡頭、畫面,讓觀眾直觀感受到來自湖南的信心和干勁,自己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了一份新聞人的力量。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