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赴一場貴州的千年之約》

《貴州日報》融媒體作品 展現多彩貴州脫貧攻堅恢宏畫卷

2020年07月28日09:35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貴州日報》推出融媒體作品《赴一場貴州的千年之約》展現多彩貴州脫貧攻堅恢宏畫卷

“貴州高原,莽莽蒼蒼,24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活繁衍,這裡是古人類的搖籃之一。從無到有的歷史正被書寫,徹底撕掉千百年貧困標簽的故事,正娓娓道來。”一段氣勢磅礡的開篇語,展開了介紹多彩貴州的畫卷。

《貴州日報》近日在其微信公眾號推出融媒體作品《赴一場貴州的千年之約》,用長條畫作的形式,將歷史與現實串聯,展現貴州脫貧攻堅的歷史背景與突出成效。

講歷史,呈現重要時間節點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脫貧攻堅報道是媒體的關注重點,有不少媒體推出了融媒體產品,但大多會把講述的時間段設置為從2015年到2020年。《赴一場貴州的千年之約》最突出的特點便是把呈現故事的開始時間拉長,從24萬年前講起,展現對貴州產生深刻影響的歷史事件,讓讀者看到一個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貴州。

《赴一場貴州的千年之約》中提到:“兩漢時期,由於中央王朝重視貴州的戰略地位,在農業和手工業方面,貴州的經濟有了突破性的發展變化。”這一重要歷史事件的呈現,為后續對貴州農業、手工業發展的介紹做了鋪墊。

“兩宋時期,戰馬需求量增大,朝廷購馬的經濟刺激,養馬販馬業成為貴州最顯著的經濟支柱……通過賣馬,促進了貴州與周邊商品貿易的交流,此時,蜀錦、粵鹽等日用品紛紛進入貴州。元代,軍馬經濟成為貴州最顯著的經濟支柱。”這段對貴州養馬販馬業興起與發展的介紹,呈現了不為人熟知的貴州特色產業。

在此之后,畫作還介紹道,明朝時貴州建省,有了“貴州”之名﹔建省后朝廷大興屯田,農業生產水平提高﹔抗戰時期貴州“戰時經濟”發展等重要歷史事件。

《赴一場貴州的千年之約》對於新中國成立前貴州歷史的介紹,側重於介紹經濟方面的重大事件,其中有許多事件不為人熟知,為讀者展現了不一樣的貴州,也為后續的今昔變化埋下伏筆。

此外,這一融媒體產品選擇用彩色山水畫的形式進行呈現,這與對古代歷史事件的介紹內容很搭配,畫面古色古香,同時因一些動物的點綴、俏皮話的襯托,顯得靈動不沉悶。畫面底色以飽和度較高的綠色、藍色為主,十分亮眼。在不同朝代之間,用柳樹、竹子、花朵、山巒做區隔,十分巧妙。

話今朝,突出現代發展變化

1949年11月15日,貴州解放,從此,貴州和新中國一起成長。

《赴一場貴州的千年之約》對於新中國成立后的介紹,側重點同樣放在經濟上,並重點呈現對當代影響較大的基礎設施建設節點。比如:“1964年,中央決定實行全國生產力布局的重大戰略轉移,貴州成為‘三線建設’的中心之一,相繼建成了航天、航空、電子等三大國防科技工業基地。此外,川黔鐵路、貴陽鐵路、湘黔鐵路通車,改善了貴州的交通條件,為貴州社會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對於改革開放的介紹,則提到了1978年時貴州安順地區關嶺自治縣頂雲公社(現為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頂雲街道辦事處)大膽嘗試、積累土地包產到戶經驗的歷史。

隨后畫面跳轉到黨的十八大之后,畫面中呈現了少數民族同胞搬出大山住新家的場景﹔設置了扶貧干部鼓勵鄉親們,勤勞致富,年底脫貧摘帽的場景等。

看完這幅長長的畫卷,相信讀者對前言會有更深刻的感受。“古之貴州,交通閉塞,發展緩慢。望出路,破困局,千年變更,世代交替,而今巨變不復往矣。今日貴州,踞西南交通之樞紐,育大數據之重地,經濟騰飛,民生幸福,百萬人民搬遷斬窮根,工業科技崛起益興盛。”

作為融媒體產品,《赴一場貴州的千年之約》從立意上便十分大氣,呈現上也具有鮮明的特色,給人較好的視覺享受。不過,如果對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的措施、場景再多一些呈現,展示一下對脫貧攻堅起到重要作用的貴州的特色產品等,既可以讓大眾更了解貴州,又可以對這些產品進行推介。另外,從中可以看到,長圖採用豎向閱讀的形式,但文字是橫向排布的,讀者在閱讀時需要轉換﹔圖片是水墨畫風,但文字是黑體,畫風有點不搭。或許可以將文字簡化后變成豎版文字,甚至可以請書法作者寫配文,這樣能讓文字介紹和畫面融為一體,更具藝術性,同時讓讀者的閱讀體驗更好。(見習記者 隋明照)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