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少總社《我們愛科學》創刊60年,月發行量超過100萬份——
“老”期刊如何活躍於“新”市場
創刊於1960年的《我們愛科學》雜志,是中國少兒科普第一刊,也是唯一的國家級少兒科普期刊。
在60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們愛科學》獲得了許多獎項和榮譽:2002年被全國少工委列為少年兒童科普教育指定用刊,2005年入選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2008年—2018年連續九次被列為向全國少年兒童推薦的優秀少兒期刊,2015年、2017年、2018年被評為全國百強報刊,2017年獲得中國出版政府獎,2019年連續第八次獲得中國少兒報刊金獎。
目前,《我們愛科學》雜志月發行量超過100萬份。在如今紙質期刊生存發展壓力巨大的當下,這份“老”刊是如何活躍在“新”市場的呢?
六十載變身為新型少兒科普期刊
1957年,新中國的各項建設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當時,《我們愛科學》首任主編鄭延慧剛來到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現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有限公司的前身)知識讀物編輯室工作。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她萌生了一個想法——創辦一本給少年兒童看的綜合性知識期刊。
可這個刊物叫什麼名字呢?她又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在社裡的牆報上貼了一個“啟事”,說他們准備辦一份全國性的少兒科普刊物,向大家征名。當時,中國青年出版社和中國少兒出版社在一起辦公,很多人都給這本刊物起了名字。最終編輯部敲定了既切題又符合少年兒童特點的“我們愛科學”這個刊名。就這樣,1960年,《我們愛科學》正式創刊。
據《我們愛科學》現任主編王榮偉介紹,雜志目前分為少年版和兒童版,都是半月刊。少年版分為“魅力科學”和“智慧百科”。“魅力科學”主要偏向於自然科學知識,如天文、地理、生物、數學、新科技等﹔“智慧百科”偏向於百科類知識,如古生物、歷史、考古等。兒童版分為“趣味畫報“和“快樂動漫”。“趣味畫報”是以輕鬆活潑的語言,給低齡兒童介紹科學知識﹔“快樂動漫”則是以科學動漫的形式講解科學知識。“可以看出,我們這種分類基本涵蓋了科學的各個領域,而且又充分考慮了低齡兒童的閱讀水平和習慣。”王榮偉說。
王榮偉透露,目前雜志主要收入是期刊發行和圖書銷售,約6:4的比例。2012年,依托《我們愛科學》的品牌內容,雜志開始進軍科普圖書市場,出版了“科學故事會”叢書﹔2013年,出版“科學大偵探”叢書,該叢書單冊發行量超過40萬冊。王榮偉說,今后還計劃將《我們愛科學》多年積累的原創內容資源整合起來,推出“我們愛科學大百科叢書”,力爭做到具有國際水平,能與引進版百科圖書媲美。
2015年,雜志又率先引入新媒體技術,使讀者體驗從平面到立體的神奇感受。在期刊、圖書這類紙質載體之外,新媒體是《我們愛科學》近幾年發力的重點,雜志社也希望利用雜志品牌開發多形態的產品,比如知識付費、衍生產品等,拓展收入方式。
暢銷秘籍在於“三個重視”
談及《我們愛科學》60年暢銷不衰、深受一代代讀者歡迎的原因,王榮偉總結為“三個重視”。
重視讀者。從創刊之初,《我們愛科學》的編輯們就意識到,雜志是給少年兒童編的,要讓少年兒童有興趣看才行。所以《我們愛科學》一直注重趣味性、可讀性。在第5期的時候,就根據讀者的反饋意見進行了改版,創造了一個虛擬人物——小好奇,專門介紹各種科技新成就,還有《奔向明天的科學》《科學開辟新天地》等欄目。這種重視讀者的思想,一直貫穿在《我們愛科學》的發展歷程中。時至今日,《我們愛科學》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到讀者中去了解少年兒童的閱讀喜好。比如,2019年下半年,編輯們走進了大約30所學校進行調研,和少年兒童讀者面對面交流。根據與讀者的交流,策劃了很多特色欄目和選題,如《國寶檔案》《遠古秘聞》《燃燒的化學》《稀奇果怪》《科學透視眼》等。
重視作者。《我們愛科學》一直非常重視原創,重視作者的培養。這些作者要麼擁有獨家科學資源,如著名天文攝影家戴建峰、我國首位徒步穿越南極的探險家溫旭﹔要麼具有很強的寫作能力,如作品入選科技部“2016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的寒木釣萌、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入圍獎獲得者湯波等。另外,有許多著名科學家、作家也曾在《我們愛科學》發表過多篇文章,如葉永烈、高登義、李元等。正是因為有了高水平的作者隊伍,《我們愛科學》才能保証刊物質量,以內容的核心競爭力在少兒出版領域長盛不衰。
重視市場。正所謂酒香也怕巷子深,為了讓更多少年兒童讀者閱讀到高品質的科普內容,《我們愛科學》特別重視市場。不僅建立起了有效覆蓋全國的發行隊伍,而且每年舉辦大量活動進行雜志的宣傳推廣。每年舉辦各種類型的校園講座200場左右,而且來講座的都是中國科學院、中國科普作協、中國探險協會的知名專家、教授、作家。通過這些舉措,保証了《我們愛科學》能夠及時送到渴求科學知識的少年兒童面前。
《我們愛科學》編輯團隊目前有13人,包括文字編輯和美術編輯,王榮偉介紹,為了保証質量,雜志對編輯有幾個要求:一是必須外出採訪,獲取第一手資料﹔二是必須走進學校,走近讀者,每年要進行幾十場入校調研活動﹔三是對於新技術的應用,必須全員參與,共同學習成長,如AR(增強現實)、網絡直播、短視頻等﹔四是要不斷進修,提升自我,目前《我們愛科學》的文字編輯全部是研究生或研究生在讀。
積極發展新媒體
積極發展新媒體,是《我們愛科學》目前的主攻方向之一。
在王榮偉看來,紙質雜志天然存在的一些問題,難以滿足目前互聯網化、視頻化的趨勢。因此,《我們愛科學》開設了“我們愛科學AR”APP,在紙質內容立體化、視頻化方面做出嘗試。《我們愛科學》每期從雜志內容中選出4個主題,經過技術開發成為AR內容,讀者可以體驗從平面到立體的奇妙感受,還能在線玩科學游戲。可以這樣說,“我們愛科學AR”的內容全部來源於《我們愛科學》雜志,並使雜志突破了紙質的束縛。目前,“我們愛科學AR”不僅可以通過掃描雜志上的二維碼下載,而且在各大應用商店都可以搜索下載。
在短視頻方面,今年4月30日,雜志開通了“疑案偵破”抖音賬號。這個抖音號的內容全部依托《我們愛科學》旗下的一個品牌產品“科學大偵探”叢書。這套系列叢書主要講述的是小D探長偵破各種疑案的故事,在讀者中取得了極佳的反響。所有演員、編劇、導演、剪輯都是由雜志的編輯們來擔任。當然,王榮偉坦言,在抖音號運營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難,比如不夠專業,缺少有效的推廣手段,粉絲還比較少。他們計劃採取重點突破的方式,以項目制來運營,整合社內外資源,努力把它做成一個比較成功的邏輯推理益智類短視頻項目。
此外,雜志還在音頻節目、圖片視頻化、直播等方面進行了嘗試。王榮偉表示,總體目標是2021年,雜志在新媒體方面取得較大的突破,實現線上線下結合的融合發展。
為迎接今年創刊60周年,從2019年年底,《我們愛科學》就策劃了一系列線上線下活動。但是因為疫情原因,很多線下活動都無法開展。目前反響比較好的幾個線上活動,如“真是沒想到奇趣科學大展覽”“智慧大闖關“科學答題活動,得到了全國各地一些科技館、圖書館的響應,其中,“真是沒想到奇趣科學大展覽”目前有8萬多人在線上觀展,起到了普及科學、宣傳品牌的作用。后續雜志會根據防控疫情的進展,適時開展線下的科學家講座、科學論壇、尋找老讀者等活動。
對於這份經典科普刊物的發展前景,《我們愛科學》的所有編輯都充滿了熱情和希望,他們將繼續努力奮斗,力爭擴大影響力,使《我們愛科學》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少兒科普品牌。王榮偉透露,在未來,雜志的首要工作是繼續做好刊物的編輯出版,把“我們愛科學”這個品牌做好﹔要依托品牌,再孵化一批子品牌,從而形成少兒科普的產品群、品牌群﹔還要線上線下結合,以內容為核心打造多種形態的產品,進行多維開發。
期待這份“老”刊在互聯網時代依然能夠生機勃勃,為新時代的孩子們繼續帶來豐富多彩的科學知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