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國家隊"入駐知乎,不僅是一次成功的"破圈"

胡一峰
2020年07月31日07:07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國家隊”入駐知乎,不僅是一次成功的“破圈”

前幾天,政務機構號“我們的太空”在知乎的關注者突破了百萬。用過知乎的人都會知道,超過百萬是個多麼令人振奮的概念。“我們的太空”自2019年9月入駐知乎以來,以播撒航天知識、弘揚航天精神、傳播航天文化為主要目標,不到十個月的時間,就實現從新人到百萬大號的轉變,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借鑒,值得深入思考。

其實,在知乎的平台上,類似於“我們的太空”這樣的專業機構號還有不少,它們被網友親切地稱為“國家隊”。這個稱呼帶有一絲敬意,也暗含一份期望。“國家隊”的名號,既是對內容的要求,意味著對網友的提問作出權威的解答,提供准確可靠的信息,也是對形式的要求,表明網友希望從這裡聽到符合互聯網語言和語法的回答。應該說,目前多數“國家隊”的表現是令人滿意的。比如,航天員王亞平以“謝邀,人在太空,剛下飛船”作為自己知乎首答的開場白﹔再如,“平安北京”以酬金100萬的懸賞通稿回答知乎上“你會用什麼方法在最短的時間內賺到100萬”的問題﹔這些俏皮而充滿網感的話語,迅速拉近了專業機構與網友的距離,改變了有的網民心中對這些機構的刻板印象,對知識、信息的有效生產和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眾所周知,進入網絡時代,知識或信息的生產機制、傳播機制都在發生著不同以往的巨大變化。依托於互聯網提供的便利,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成為了信息傳播源和知識生產者,類似於知乎這樣的平台,更是成為新型的知識集散地。而隨著互聯網技術與生活的融合程度越來越深,我們也深刻地認識到,互聯網如一片浩瀚無邊的信息海洋,自帶信息提純和淨化的功能。一般而言,參與信息傳播互動的人越多,虛假信息被淘汰的可能也就越大。特別是專業的知識交流平台上的頻繁問答與互動,無形中構成了一種討論和辨正的良性循環,推動人們的認識不斷趨於理性、客觀、科學。不過,謠言、偽科學經常會搶跑,有時混淆視聽、誤導公眾,“國家隊”及時出手,有利於最大可能地遏制虛假信息的擴散,在互聯網的信息海洋中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

正如有的網友所言,“國家隊”入駐知乎,是一次成功的“破圈”。而在筆者看來,與其說是“破圈”,不如說是“回歸”。在互聯網漸成傳播主渠道的今天,專業機構攜手網絡技術,活躍在網絡平台,正是回歸到了當下知識生產和傳播的主陣地。而且,時至今日,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互聯網技術改變的不只是知識傳播的渠道和方式,更是知識的內容及其形態。因此,正所謂“不破不立”。回歸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一次新的出發。而出發就期待著抵達,也意味著承諾。從這個意義上說,入駐網絡平台的“國家隊”們,必須保持專業選手的初心,除了“被動”應答網友提問之外,還應主動“帶節奏”,以硬核的操作發揮引領的作用,積極設置議題、傳播新知,科學准確分析社會輿論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主動有效地闡釋社會發展進程中涌現出來的新概念新知識新數據,把每一次問答變成一次有效的科普,使每一次出場成為一次共識的凝聚,改善網絡空間信息魚龍混雜、知識碎片化等現象,在提升網友知識獲得感的同時強化網友的信賴感,打造人們追求真理高峰的網絡階梯。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