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江西日報推融媒體系列報道 為86年前的徐班長尋親

陳妙然 李芳
2020年08月12日14:16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江西日報社採訪小分隊在基層蹲點時聽到一枚戒指的故事,迅速行動起來——融媒為86年前的徐班長尋親

7月上旬,江西日報社採訪小分隊在江西省萬載縣進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蹲點採訪。在採訪中得知,1934年,一位湖南籍徐姓紅軍班長犧牲前,給當地一位老鄉留下了一枚刻有姓名的銀戒指,並交代這位老鄉找到自己在湖南的家人。86年過去了,戒指在老鄉家已傳至第四代,戒指現持有者希望通過它找到徐班長的親人。憑著新聞人的職業敏感,帶隊採訪的江西日報社總編輯張天清意識到:好新聞來了!

八一建軍節前夕,《江西日報》策劃推出“跨越86年的尋找”大型融媒體系列報道。通過記者的一步步深入採訪、挖掘,把融入血液中的紅色基因、革命記憶,一一串接、呈現,彰顯了主流媒體在媒體融合時代聚焦大主題、善做大策劃的優勢,發揮了思想和價值引領作用。

獨家策劃尋親報道有新意

蹲點採訪結束后,得到新聞線索的張天清興奮地回到報社,立即召集有關記者一起討論這個新聞線索,大家一聽,這是一個好題材:通過一枚戒指為烈士尋親。上網一查,以前沒有報道過,是一個獨家新聞,極富新聞價值。

尋親的題材並不鮮見,如何將這一傳統題材與融媒體傳播方式相結合,在形、意上做出創新是關鍵。

隨后,張天清多次召開策劃會,經過一番“頭腦風暴”后,“跨越86年的尋找”融媒體採訪報道方案出爐:在人員上,從政教部、視覺中心、出版部和江西新聞客戶端抽調記者、編輯等10余人組成採訪報道組。在報道上,報端聯動,圍繞發現、尋找、祭掃3個環節刊發文字稿件,每篇稿件在一版設置導讀,江西新聞客戶端開設專題,圖、文、視頻“三位一體”,實時報道尋找烈士親人的過程,面向網友征集線索,並根據網友提供的線索,派採訪組實地進行尋訪。在傳播上,前后方聯動、線上線下聯動、江西省內媒體與全國媒體聯動。通過報道,吸引公眾參與,喚起紅色記憶,並與八一建軍節這一時間節點契合,營造愛國擁軍、尊崇英烈的濃厚社會氛圍。

深度融合轉評贊突破億次

7月24日至8月2日,《江西日報》在報紙主要版面刊發《一枚戒指背后的故事 徐班長,你的親人在哪裡?》《徐班長,鄉親們來看您了!》等文字報道,引起強烈反響,全國各大媒體紛紛予以關注。江西新聞客戶端、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刊發稿件40余篇,帶動了《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等湖南主流媒體配合開展尋找,並連續推出《為86年前的“徐班長”尋親》《跨越86年的平江“尋親記”》《叩問三千族譜,隻為你一人》等10余篇稿件。“學習強國”、人民網、中國網、騰訊網、新浪網、今日頭條等平台紛紛轉載轉發,新浪微博一經推出就登上區域熱搜榜。據不完全統計,活動全網轉、評、贊突破1億次。

湖南瀏陽徐氏鄉親看到報道后深受感動,8月1日,20余人自發到萬載祭掃烈士墓,將尋訪活動推向了高潮。

這一系列報道中,前方採訪組尋找烈士家人,採寫報道,拍攝圖片、視頻,后方報道組實時對前方發回的文字、圖片、視頻進行編輯整合,提取出關鍵信息、熱點信息,制作微博、抖音等“短平快”的新媒體產品,不斷保持新聞熱度,增強傳播力度。

踐行“四力”挖掘好新聞富礦

好新聞的富礦在基層,一枚戒指的故事,是蹲點採訪中聽來的。從中抓住一條大新聞,是媒體人富有眼力的體現。

採訪報道歷時10余天,累計行程2000多公裡,在萬載縣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密林中、蜿蜒的汨羅江旁、風光旖旎的瀏陽河上游,採訪組走訪了贛湘兩地三縣市7個村,採訪了老支書、村民、民間收藏家、退役軍人事務部門、黨史工作者、志願者等數十位相關人士,查閱大量史料和檔案,一邊採訪一邊拍攝。這是腳力的體現。

這組報道的新聞價值在哪裡?是在尋訪烈士親人過程中,把正能量宣傳、紅色基因教育群眾化、平民化、體驗化。這一切,離不開媒體人的腦力——激發新思考,做出自己的特色。最終以筆力呈現——通過文字、鏡頭、音視頻的表現力,感染受眾,文字、圖片和視頻互相補充、相互融合,使傳播效果達到最大化。

愛心接力融媒故事暖人心

圍繞主題,江西新聞客戶端推出《在感動中尋找感動》《15位徐氏英烈走在我們前面》《熱心“尋親”網友紛紛“出謀劃策”》等系列報道,一段段塵封的革命歷史故事被挖掘出來,展現在讀者面前,並通過全媒體平台裂變式傳播,引起廣泛關注,網友紛紛轉發留言,積極提供線索,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這是一段沉寂多年的歷史,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歷史,需要我們后人一步一步地接力,傳承紅色基因,讓革命先烈的后人,找到自己的父輩,這段發現旅程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在眾多網友留言中,有的追憶歷史,有的致敬烈士,有的為採訪組“出謀劃策”,還有不少網友和讀者主動加入成為尋訪團“編外成員”。正如一位網友所言:“我們尋找的是紅軍烈士家人,更是永不褪色的紅色基因。”

尋訪過程中,參與報道的記者們也感受到跨越地域的感動:“尋親路上不斷加入的尋親志願者,讓我們相信尊崇烈士、祭奠烈士,已成為我們的自覺行動﹔那些守護烈士英靈的人們,用朴素的情感和執著堅守,詮釋著對英烈的敬仰﹔尋訪中一路見到的繁華都市、美麗鄉村,讓我們確信,這群紅軍戰士早已把生命升華為推動時代日新月異的動能﹔全國各大媒體,各網絡、新媒體平台紛紛轉載轉發,不計其數的評、贊,我們見証了一次在網絡與現實中交互傳遞的正能量,一場融媒體時代的愛心接力。”(見習記者 陳妙然 通訊員 李芳)

(責編:趙光霞、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