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短視頻追劇背后是一種文化生活
【文化評析】
短視頻追劇,在當下逐漸成為一種流行。所謂短視頻追劇,就是在一些短視頻社交平台上,觀看影視劇的精彩片段、演員花絮、劇情介紹等短視頻內容,從而實現了對連續劇的文化消費,完成了觀眾的追劇體驗。
這種追劇方式短平快,符合當前的快節奏生活和碎片化娛樂。而不少電視劇官方也洞察到這種需求和機遇,紛紛親自操持起電視劇的短視頻化。比如剛剛完結不久的《三十而已》,就開設了抖音賬號,在其中推出了“三十·細品有味而已”“三十·歡實日常而已”等多個欄目合集。這種方式,進可令觀眾對電視劇產生興趣從而去觀看完整劇集,退也能讓觀眾對該片段有所感觸引發就事論事的話題熱議。
對於這種切割式的觀看,有不少人感慨人心浮躁。但如果用發展的眼光來看,這只是電視劇的文化功能進入了更多元化的新階段。我們當前的文化消費已經全面擁抱互聯網時代,正如加拿大傳播學者麥克盧漢所說,一種媒介的內容始終是另一種媒介,在新媒介出現后,舊媒介常常會成為新媒介的內容。而電視劇,正是成為網絡的“視聽內容”之一,也因此被互聯網賦予了新的消費模式和文化功能。
網絡時代電視劇的功能,已經從在電視頻道裡定時定量地線性播出收看,走出了很遠。網絡時代的電視劇觀眾首先擁有了更多的主動權,可以隨時觀看,可以倍速觀看,可以快進、后退、反復觀看。此外,觀眾也可以互動觀看,比如各大網站的彈幕功能,都提供了一種看劇陪伴。而短視頻追劇,也不過是這些新觀劇方式中的一種。在這些短視頻中,電視劇也許被濃縮,也許被節選,甚至也許被惡搞解構顛覆,但這些都不過是新時代中,電視劇擁有的更多的文化功能,從而可以滿足更多的文化需求。
當然,短視頻對於連續劇內容呈現的先天不足,會讓觀看、體驗、理解都變得碎片而片面。公眾尋求一種瞬間獲得的淺層次快感,而影視戲劇藝術本身的起承轉合卻被忽略了。話題至上、奇觀為王,則常成為短視頻對電視劇做的取舍標准,而這種取舍難免會影響電視劇的創作和生產:更加追求劇集裡要有尖銳話題、要有高能場面等,而這無疑與影視藝術本身相去甚遠。此外,這種使用,還存在著對版權的侵害。
不過,對此也無須過度擔心,作為新生事物的短視頻追劇在火熱迸發之后,也在逐漸沉澱和變化。其一,短視頻無法替代完整劇集的文化價值和體驗,尤其是對電視劇的傳統觀眾而言。用短視頻追劇的人群和在電視或者視頻網站上追劇的人群雖有重合,但也有更大的分化,年齡中偏上的人群大多是習慣於傳統影視風格,而青少年人群本就更習慣網絡視聽的方式。其二,在短視頻追劇流行后,短視頻平台自己也在推出原創劇集甚至豎屏劇集,“短視頻追劇”有部分需求將變為“追短視頻劇”。其三,版權的約束使得短視頻對連續劇的影響逐漸可控。劇組官方主導電視劇的短視頻化,而第三方則需要加入自己的解讀、再創造才能增加自己的短視頻的合法性,而這些二次創作視頻本身的文化體驗則已經和原視頻相去甚遠,短視頻和連續劇的互補多於沖突,反而相得益彰。
(作者:楊慧,系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文化產業系教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