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解放軍報社陳國全:記錄抗疫一線的“歷史底稿”

2020年08月13日07:13 | 來源:中國記協網
小字號
原標題:解放軍報社陳國全:記錄抗疫一線的“歷史底稿”

  1月31日清晨從北京出發,5月9日回家,整整100天。這100天,跨越冬、春、夏三季。

  “2020年太不尋常,我們光見証歷史了。”這句話意味深長。

  武漢抗疫,是一場不能用“勝利”來總結、衡量的戰斗。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大戰大考面前,無論前方后方,每一個人都經受著不同的考驗,每個人都記錄下了自己的“歷史底稿”。

  這次抗疫,對我個人而言,是我25年軍旅人生中最為刻骨銘心的經歷,面對的是疫情這個無形的敵人,高風險、高強度、高節奏的新聞採寫過程,也是前所未有的。

  習主席視察軍報時,強調要“做到政治上更強、傳播上更強、影響力上更強”,從傳播效果和影響力上衡量,還有很大的差距。

  回望這段難忘的經歷,有淚水、有感動,有收獲、有遺憾,有值得總結的經驗,也有很多需要銘記的教訓。

  見証、記錄這一重大事件,關注、留存武漢抗疫的重大時刻、歷史瞬間

  春節前一天,得知可能派記者前出武漢採訪報道時,我在第一時間報名申請參加。

  湖北是我的老家,春節馳援武漢,對於很多醫療隊員來說是“逆行”,對我而言,則是回家。

  武漢是我軍校畢業后工作的第一站,我有很多親人、同學和戰友在那裡工作和生活,我迫切希望與父老鄉親並肩戰斗。

  雖然做足了應對困難的思想准備,出發后,還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看到高鐵上沒有其他乘客,僅有我們幾個記者,在武漢街頭,很難看到車輛行人,大家都沉默不語。

  此后,各種信息經互聯網、微信、電話等渠道不時傳來,焦慮、恐慌情緒也四處彌漫。這絕不是我熟悉的武漢。

  拋開各種信息和情緒的干擾,我和前方的每名記者一樣,很快進入狀態、進入角色,2月1日上午,我們趕到尚未完工的火神山醫院,投入到緊張忙碌的採訪、寫稿之中。

  2月3日,解放軍醫療隊員進駐武漢火神山醫院。圖為陳國全在醫院留影。

  前方記者時刻都要思考著,每天寫些什麼、怎麼寫等等問題。

  在一線,前方記者有一個最基本的想法:絕對不能漏發任何關於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的任何重大新聞。

  那段時間,在新聞傳播中心前方採訪組的統一安排布置下,按照任務分工,我們立即進入高節奏的工作狀態,白天採訪、連夜寫稿,記錄抗擊疫情的每一個重要時間節點、每一個醫療救護進展情況。

  緊跟醫療救治進程,我們抓緊時間採訪,《“火神山”大集結》《探訪火神山醫院》《火神山戰“疫”十日》……這些稿件緊貼醫療救護進程和關鍵時間節點,很快見諸報端。

  此后,第二批、第三批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陸續抵達武漢。在關鍵時間節點上,我們第一時間准確發布了軍隊醫療隊員的權威新聞信息。

  2月4日,火神山醫院收治首批患者,醫護人員做好准備迎接轉運患者的救護車。圖為記者陳國全在現場採訪。

  關注“人”,多維、立體展現抗疫醫護人員形象,真實刻畫“戎裝天使”的英雄群像

  近年來歷次重大非戰爭軍事行動的現場,醫生和記者沖鋒在一線的,是離“戰場”最近的人。直面疫情、親歷一線,與抗疫醫護人員面對面,讓我收獲了無數的感動。

  除了事件報道,我採寫的稿件從“人”導入,映証改革強軍后人民子弟兵的嶄新風貌。我選取一線醫護人員作為觀察坐標,通過一線救護的故事,展示“戎裝天使”的英雄群像。

  在這場偉大的抗疫斗爭中,廣大醫護人員不畏生死,留下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這部歷史大劇,廣大醫護人員始終是劇中主角,聚焦他們,著眼於人,就能看全、看清、看懂武漢保衛戰的每一幕。

  現在回想,隻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在當時的緊張氛圍下,醫護人員付出的艱苦努力,才能體會到在這沒有硝煙戰場的犧牲奉獻。

  2月28日晚上連夜採訪返回途中,司機告訴我,街頭電子屏幕上,“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已經變成了“武漢必勝”“中國必勝”。

  這一場景的變化,我寫進了參加過多次重大任務的護士長陳靜的通訊《看不見的最美微笑》。

  採訪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的日日夜夜裡,我了解到無數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ICU病房,每天都在展開著分秒必爭的生死決戰。重症醫學專家張西京、李文放早已習慣與死神“搶人”的讀秒節奏,呼吸系統專家李琦背著呼吸機上“戰場”……

  在這場戰“疫”報道中,許許多多可愛可敬的普通人化身為平凡英雄,成為這幕抗疫的歷史大劇中一個個主角。

  《決戰重症監護室》一文,依托豐富多樣的細節化描寫,真實再現無畏勇士、醫生李文放和戰友們奮戰重症監護室,在“紅區”、ICU工作的典型事跡。

  《匯聚武漢保衛戰的新銳力量》《用忠誠書寫“火神山答卷”》《同舟共濟戰疫魔》《護佑生命之光》……20余篇長篇通訊,再現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進駐三家定點醫院開展救護的真實情況。

  2月13日,空軍派出大型運輸機運送醫療物資和解放軍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增援武漢。圖為陳國全在天河機場採訪。

  關注“真情”、記錄“大愛”,謳歌人民子弟兵為人民、愛人民的大愛情懷

  動人心處,莫過於情。

  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犧牲后,那段劉智明院長妻子追著靈車痛哭的視頻,令無數人感動得流下熱淚。

  患上“漸凍症”的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與病毒賽跑、與死神競速,一直戰斗在疫情阻擊戰前沿和醫療救護一線。

  這兩位可敬可愛的院長與軍隊醫療隊員長時間接觸,我們把他們在工作中親歷的感人故事,寫到文章之中。

  稿件中,我們記錄了無數醫患同心的溫暖故事,記錄了很多善良而堅韌的父老鄉親。從100歲的老人,到剛剛出生的嬰兒,哪怕隻有萬分之一的希望,絕不放棄、絕不拋棄,醫務人員傾盡百分之百的努力救治。

  稿件中,我們記錄了櫻花開放、月圓時刻,記錄了元宵節、立春、清明節,記錄了黃鶴樓、古琴台、東湖等富有武漢文化元素的地標景觀,融景於情,寫進稿件。

  “你是誰?為了誰?”22年前,《為了誰》唱響在長江抗洪大堤,唱響祖國大地。22年后,歌手祖海再次為武漢唱響這首英雄贊歌。

  深情歌唱的背后,蘊藏著人民軍隊為人民的永恆叩問: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答案,銘刻在一個個無私無畏、逆行沖鋒的身影上,融入無數軍地醫護人員無懼生死、微光成炬的大愛情懷。

  4月8日,在武漢“解封”之際、離開武漢前夕,我們寫下《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長篇通訊,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軍隊醫護人員,致敬這些日夜奮戰的“戎裝天使”、平凡英雄。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從武漢回撤后,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簽署通令,嘉獎軍隊執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任務全體人員,嘉獎令中,特別強調新聞工作者不畏艱險、深入一線,大力宣傳抗疫感人事跡,生動講述軍隊抗疫故事,向中國和世界傳播了強大正能量。

  習主席的嘉獎勉勵,是巨大的榮譽,也是巨大的激勵,新聞在路上,記者永遠在路上,必將為我們採寫更多、更好的軍事新聞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