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人民日報:信息時代,做好加減法

張子晗
2020年08月20日06: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信息時代,做好加減法(新語)

  為信息做減法並非“一減了之”。要想“減”得有效果,規則完善和知識供給就要做加法

  逛書店時,面對書架上一排排書籍,卻不知道該看哪一本,是許多人常有的經歷。近年來,選書師應運而生:他們在交流中了解讀者的需求和喜好,為讀者挑選適合的書籍。如今,一些實體書店已常設選書師崗位,甚至提供付費選書服務。

  選書師的職業價值在於,讓合適的書從“不期而遇”變為“如期而至”。作為書海“導游”,選書師既要積累大量閱讀經驗,也要善於扣准讀者心之所好,從而在讀者與海量書籍間架起橋梁。

  放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選書師的產生,反映了應對信息過載做減法的趨勢。書報電視、網頁新聞、手機新聞APP……我們獲取信息的屏幕越來越小,信息量卻與日俱增。越想快速獲取有價值的內容,就愈發凸顯對信息中介的需求,由它們對信息篩選分類、去粗取精。近年來發展迅速的知識付費行業也是如此:聽一段音頻就能了解一本書的中心內容,節省時間。

  為信息做減法,也推動著一場供應鏈變革。新舊信息更迭迅速,簡單的歸納整理難以滿足受眾需求。日益精細的社會分工,讓信息服務更加個性化。選書師在一對一溝通中了解讀者喜好,數字圖書館通過用戶個人檔案及時推送新增書目和期刊,資訊類APP、在線教育應用也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支持下實現內容定制化……在信息供應鏈上,“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漸成趨勢。

  不過,做減法並非“一減了之”。要想“減”得有效果,規則完善和知識供給就要做加法。選書師資質如何把關?依靠用戶畫像推送個性化信息,如何確保數據安全?長期接受定制信息的用戶,如何避免沉浸在偏愛的事實或意見之中?作為信息提供者,要對得起用戶的信任,既撈出內容干貨,也對用戶的數據安全負責。而作為用戶,在享受個性化服務的同時,也要時常停下來,檢視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視野格局。這樣,才能在面對“亂花漸欲迷人眼”的信息叢林時,有效減掉冗余信息量,增加內容含金量,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且多元的文化需求。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