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四家期刊社負責人共同探討如何培育一流科技期刊

杜一娜
2020年08月25日10:30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更多的中國科技期刊以培育一流期刊為目標,積極行動起來。資料圖片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存在流失、弱小、分散、慢進四方面的難題。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專家委員會主任楊衛在近日舉行的中國科協年會第三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上,根據當今我國科技期刊的現狀分析后而做出的判斷。

  同時,我們也深深感受到,新技術、新環境對科技期刊發展帶來的挑戰不言而喻。

  在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之后,更多的中國科技期刊行動起來,積極思考如何構建世界一流中國科技期刊的命題。那麼,一流科技期刊的模板應該是怎樣的?辦刊中有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未來哪些方向是通往一流科技期刊的路徑?《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近日連線採訪了四家科技期刊社相關負責人。

  高站位一流化

  怎樣的期刊是一流的期刊?在科技期刊人的心中,大家都有一杆秤。

  在《轉化神經變性病》主編陳生弟眼中,一流的科技期刊不僅要有高影響因子,而且要有高影響力,能持續發表一流的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界擁有較高的威信和聲譽。這是一個長期積澱的過程,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在努力辦刊的同時逐步提高論文標准。“當一本期刊能讓作者和讀者留下敬意,具有穩定的高水平國際來稿,那麼它離一流期刊也就不遠了。”

  科技導報社副社長史永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發表文章多,文章質量高的期刊為一流期刊,例如《自然》《科學》這樣的期刊,每年發表1000篇左右的高質量論文,期刊影響力很大,讀者眾多﹔發表文章少,文章質量高的期刊為較好期刊,因為發的文章數量少,在行業的影響力不大﹔發文數量少,質量差的期刊為較差期刊,說明期刊在行業內不受關注﹔發表文章多,質量差的期刊為最差期刊,並有斂財嫌疑。

  上海交通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納微快報》主編張亞非認為,一流的科技期刊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到一流: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認可度,辦刊團隊專業水平高、效率高,有先進的稿件處理和文章發布平台,堅持公平公正原則,遵循學術出版倫理規范,影響因子和總引頻次在相關學科領域排名靠前。

  “我同意業界普遍對一流科技期刊特征的描述:持之以恆的辦刊宗旨,較好的貫徹科學家辦刊的理念,一支具有較大自主性、兼具良好專業和運營能力的穩定編輯隊伍,較為充足的辦刊資源保障,恪守出版道德規范與學風。”華中農業大學期刊中心主任范敬群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出了大家心中普遍認可的一流科技期刊的標准。他表示:“一流體現的是對辦刊質量永恆的卓越追求,從這個精神內核來看,各刊應該都有一流的追求和勇氣。”

  不過,范敬群對何為一流科技期刊也提出了更深層次的思考。他認為,在實際操作中,一流標准應該需要有界定,不同的刊、每個刊的不同發展階段都有不同的一流標准。“全國5000多種科技期刊,不可能都是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我們應該有各個層面和領域的一流,目前的卓越計劃就更多盯住了頭部的世界一流,這個計劃更多是引導性質的,對於國內一流、區域一流和行業一流,需要撬動更多的力量來支持。”

  高水平前沿化

  一流的期刊,一定有一流的團隊,這是業界普遍認同的。在科技期刊中,每一本一流期刊都離不開一個高素質的編委團隊,離不開一個優秀的主編和一批優秀的編輯。

  《研究》(Research)是中國科協與美國科學促進會於2018年共同創辦的定位為國際化、高影響力、世界一流水平、綜合性、大型OA科技期刊,是美國《科學》自1880年創刊以來第一本合作期刊。參照《科學》的評審標准和流程,嚴把審稿質量關。創刊不到2年,已被CAS、CNKI、CSCD、DOAJ、EI、ESCI、PubMed、INSPEC、Scopus九大國內外重要文獻數據庫收錄。

  據史永超介紹,《研究》期刊的編委主要從期刊所發表文章領域的相關人員中遴選,國內外盡量各佔50%左右,體現期刊的國際化。在編委人選的選擇上,《研究》有五類人選:即兩位主編認識的各領域的高水平學者,例如院士、學科帶頭人,以及SCI每年的高被引作者、H指數大於50的學者、當過國際名刊的專家、主動申請的高水平專家。

  《轉化神經變性病》從2012年1月創刊伊始,陳生弟就提倡組建國際化的編委會。在他的邀請下,有40余位來自美國和歐洲神經變性病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加入了期刊的編委會,其中更有4位國際頂級的專家擔任雜志副主編。這些編委的研究方向囊括了神經變性病領域的各個方面,能在雜志的定位、發展、規劃等方面為雜志保駕護航。

  《納微快報》是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創辦的英文學術期刊,其快速報道與納米、微米尺度相關的最新科技進展及評論性文章,旨在推動納米、微米科技的創新發展。據《納微快報》編輯部主任張麗英介紹,編委現有81人,其中國外編委佔51%。在編委人選上主要考慮以下方面:研究方向、學術水平、國內外影響力、參與期刊工作的熱情以及國際化等。編委隊伍涵蓋相關學科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影響力,來自全球主要國家或地區,而且能積極參與期刊工作。張麗英說,這些考慮對期刊的的良好發展很重要。

  華中農業大學期刊中心2019年年底在對《華中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和社科版編委進行了集中換屆調整,遵循了“與學校優勢特色學科匹配,兼顧學科平衡,適當增加校外編委,向青年學者傾斜”的原則,綜合考慮學科、年齡、學術影響力及對學報工作的關心程度等因素。范敬群說:“我們正在逐步建立一個開放度較高、與刊物特色匹配的編委隊伍。”同時,為了體現開放辦刊的原則,華中農業大學期刊中心學報社科版有三分之一的校外編委,英文新刊目前的國際編委佔60%。

  “編委要選擇最適合的而不是最有學術影響力的人,要切實發揮出作用。”范敬群認為,以往的編委更多像是榮譽職位,這些編委有很高的學術影響力,但大多數對辦刊不了解、很難有精力來實際支持辦刊。“遴選編委的過程,切忌好高騖遠,不能隻盯住身份和頭銜,務實地找到那些真正關心刊物、樂意為刊物發展奉獻力量的人才更重要。”

  高標准數字化

  在國際一流期刊的道路上,嚴格要求辦刊質量,制定高標准,成為每一家科技期刊的“鐵律”。

  《研究》的合辦單位為中國科協和美國科學促進會,雙方都有著良好的國際知名度和公信力。這為《研究》吸引高質量稿件提供了強有力的背書。史永超介紹,除此之外,《研究》的兩位主編黃維院士和崔天宏教授影響力大,號召力強,研究學科跨度大,且親自為期刊做具體的約稿工作。同時,以主編的名義邀請高被引作者、院士、學科帶頭人等知名專家投稿,所出版的文章均為熱點前沿高水平研究內容﹔《研究》開展國際化的同行評審,審稿意見詳細,針對性強,對作者提高研究水平幫助大,並且審稿快和出版時間短,達到國際一流期刊的時間控制水平﹔優質的文章可以在《科學》的主頁上推廣,同時用微信、郵件、大數據系統推廣文章,美國AAAS的編輯每年在20多個國際會議室上推廣《研究》中的文章。史永超說,這些天生的優勢和具體的措施對期刊吸引高質量學術論文、保証《研究》引領學術前沿,均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轉化神經變性病》從創刊之初,陳生弟就為雜志定下了“堅持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的目標。在辦刊過程中,陳生弟通過自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邀請頂級神經科學及神經病學專家加入編委會,積極向編委會成員及國際知名專家邀約優秀稿件。同時,雜志依靠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病學專業在全國神經變性病領域的領先地位,通過舉辦高級別的國際學術會議,向國內外的神經變性病領域專家介紹、宣傳期刊,吸引來稿。另外,《轉化神經變性病》的全開放獲取發表模式和快速高效的審稿過程,也是吸引高質量投稿的一個因素。

  《納微快報》在辦刊過程中,一方面,通過增強編委實力和調動編委積極性、建立高水平專家學者庫、舉辦或參展學術會議和研討會、加強期刊宣傳、提高審編校發效率、提高服務意識等措施吸引稿源和擴大期刊知名度﹔另一方面與施普林格·自然合作,採用ScholarOne Manuscript投審稿系統,為稿件的快速處理和發表過程提供一流的國際化平台。據介紹,《納微快報》編輯部為了加快審稿速度,還進行了流程優化:組建高水平審稿專家庫並適時發送郵件提醒專家盡快審稿等。這些措施,使其5年來稿源數量增加了4倍多,稿件質量也越來越高,熱點文章和高被引文章不斷增加,國際知名機構和學者的投稿也越來越多。

  高目標國際化

  全球化讓世界成為地球村,互聯網讓彼此仿若比鄰,因此,科技期刊辦刊人更應追求國際化高目標,以國際化思維、國際化視野、國際化舉措、國際化道路四大要素,以頭部科技期刊為“頭雁”,帶領更多的第二、三梯隊的中國科期刊走向國際化。

  “國際化的期刊,要在編委、作者、審稿專家的國家分布上保持一定的比例,目前編委會的國外比例約為50%,國外作者比例約為40%,國際審稿人比例約為50%。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比例,未來在期刊文章的國外引用方面也應做到至少40%的比例。”史永超給出了一本國際化科技期刊在編委設置上的合理比例。

  同時,史永超介紹,《研究》創刊時就是OA期刊,採用最寬容的CC By模式的OA協議,期刊社與作者共享版權,極大地擴大了文章的傳播范圍,成為迅速加入國際多個數據庫的重要原因。

  10年來,《納微快報》的國際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張麗英認為,有幾個經驗措施或可提升國際化程度:主辦單位的重視與支持、主編對期刊發展規劃的關心與投入、國際編委的選取和管理機制、國際化審稿專家庫的建立、編輯團隊的學術背景與專業化、舉辦和參與學術活動、媒體宣傳推廣,以及採用先進的國際化投審稿系統和出版平台、OA出版等。

  與前兩家相比,《華中農業大學學報》正在國際化道路上攀登。“我們正在與施普林格·自然合作,計劃在明年一季度上線英文新刊《動物疾病》(Animal Diseases)。”據范敬群介紹,這個刊物將完全採用國際化辦刊模式,將是一個完全的OA刊,目前已經組建了一個國際化的主編團隊,國際編委佔比超過了60%,已經招聘了一位具有豐富英文刊工作經驗的編輯部主任。約稿函發布后,已經收到了一批來稿進入了處理程序中。“我們希望借助Animal Diseases的創辦,來改造既往的傳統辦刊模式,提升現有辦刊人員的國際視野和業務素養,加快推進刊物的國際運營程度。”范敬群道出了華中農業大學期刊中心的國際化目標和計劃。

(責編:趙光霞、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