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觀眾暫別影院的178天 電影業依然努力生長

2020年08月28日06:58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觀眾暫別影院的178天 電影業依然努力生長

  8月22日,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拉開序幕。這一天,也是中國影院復工的第34天。

  10年間,“到北京看世界最好的電影”,是影迷每一年的期待。雖因新冠肺炎疫情延期,但北影節一如既往為觀眾送上光影盛宴,300多部中外佳作在12個放映單元與觀眾見面,影展開票僅10分鐘,72%的票就已售罄。

  也有一些改變悄然發生。比如,“北京展映”首次設置了線上展映環節。愛奇藝作為獨家網絡展映平台搭建北影節專區,上線250部左右影片,首次一次性上線約50部境內外新片,這在國內電影節展都是前所未有的大動作。

  相較於往年純粹享受觀影樂趣,今年電影節的參與者都帶著深沉的思考而來,在關於“疫后電影業如何突圍”的思想碰撞中,一些全新的機遇正在生長出來。

  電影人都動起來了

  疫情來襲之后,電影行業按下了“暫停鍵”,觀眾暫別影院長達178天,整個行業都在尋求突圍。

  導演李安“雲出席”了本屆電影節的“電影大師班”,他坦言,疫情對電影行業的沖擊也讓他頗感迷茫。劇組拍片很難、影院經營也很難,更難的是,當觀眾已經習慣了在家看電影后,影業怎麼辦。在李安看來,電影人必須要創新拍片方式。

  在“十年·如影——北京國際電影節十周年主題論壇”上,《唐人街探案3》的導演陳思誠說,這次疫情就像是電影界的“灰犀牛事件”,但對世界的影響更不可估量。作為電影人,應該更宏觀地去思考疫情給人類帶來的改變。

  7月20日,電影院的大門重新打開,觀眾見到久違的大銀幕,電影行業正在一步步復蘇。近期上映的電影《八佰》,票房已破10億元。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王中磊坦言,“7月20日,中國的電影院終於等來復工的一天,那一刻我們非常激動,我們願意拿出自己優秀的影片,作為復工之后投入市場的電影。”

  王中磊說,其實當初作這個決定很困難,7月20日-8月14日,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內,電影復工率平均隻有12%,最好的一天也隻有15%。這個時候,投入非常大的制作,還是需要一些勇氣的。

  王中磊說,《八佰》這部影片獲得的成功,是很多人接力完成的,更重要的是由那麼多對電影熱愛、迫切需求電影回歸的觀眾托舉起來的。

  王中磊注意到,已經有四五部非常主流的電影宣布了“十一”的檔期,在他看來,電影市場的恢復指日可待。

  互聯網延伸和開拓電影業

  沙丹是網絡上人氣超高的影評人“奇愛博士”,也是北影節展映單元資深策展人。他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說,管虎導演的《八佰》,以及即將要上映的諾蘭導演的《信條》等大片願意進入到電影市場中,就意味著電影業整體“回暖”趨勢已經非常明顯。

  在沙丹看來,管虎、諾蘭等導演的這些舉動會在市場上起引流式的作用,他們取得很好的市場成績后,后邊很多大片都會跟進。

  沙丹認為,8月之后,整個中國電影業正在加速復蘇。在國慶檔,《我和我的家鄉》《奪冠》等影片陸續上映,他預測,屆時,中國電影可能會進入到真正的復蘇期。

  一場疫情,給電影行業帶來嚴峻挑戰的同時,也造就了一些潛在的新機遇。例如“雲觀影”。

  本屆電影節的“線上影展”開幕片《春江水暖》,以PVOD模式上線愛奇藝“超級影院”全網首播。在沙丹看來,通過互聯網的力量,很多電影能夠以更便利的方式跟觀眾們見面,像《春江水暖》通過網絡形式和觀眾見面,有些中小成本電影也通過這樣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能力。

  沙丹提到,從前,影迷必須“趕場子”參加影院的映后交流活動,現在不必那麼費勁了,可直接打開手機通過微信群交流,無論幾點鐘,隨時隨地與影迷朋友們聊天。

  “互聯網延伸了整個電影節,讓電影節開拓到一個更加廣闊的空間。”沙丹相信,“混合型的電影節展形態”,也許會成為未來的主流。

  電影節催化行業復蘇

  正值電影行業復蘇的時間節點,10歲的北影節將發揮怎樣的催化作用?

  沙丹認為,電影節不光是讓影迷過癮,更重要的是要發揮行業引領的作用。他舉例說,“經典修復”就是電影節策展中的重頭戲。這個環節不只是為了讓大家看老電影,而是通過修復讓經典有可能再度進入市場。

  此前,《海上鋼琴師》《美麗人生》等影片通過修復之后再放映,獲得很好的電影票房。

  在沙丹看來,作為中國電影修復中心,北京可以把全世界的電影修復機構都邀請來舉辦論壇,共同挖掘修復電影的市場。他特別強調,年輕的觀眾可能不習慣過去的電影形式,電影“修舊如新”,甚至可以改變畫幅后,可能會吸引更多的年輕受眾。電影的修復可以轉變為一個更加具有產業價值的話題。

  對於電影人而言,電影節的意義之重更是不言而喻。

  《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特別分享了他個人對“電影節”的特殊情分。文牧野回憶,他讀書的時候,因為年輕,沒有足夠的資源去拍攝大電影,就把目標定在“先去電影節”。

  電影節讓很多青年電影人樹立起奮斗的目標,而不是漫無目的地拍攝。文牧野說:“我去了這些電影節之后,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嘉年華,電影不止是競賽,‘節’帶來的是快樂,我們學電影最重要的是在拍攝電影和看電影過程中,得到更多的快樂和感動。”

  文牧野感慨,電影節存在於電影行業裡,是給年輕電影人、成熟電影人同場競技的機會,同時也是給所有人提供快樂的地方,是一個“嘉年華”。

  導演陸川說,今年的北京國際電影節正好在全球疫情還沒完全結束的時候舉辦,中國電影率先吹起復興的號角。(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杰群)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