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聚焦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系列報道之一

對網絡低俗信息“零容忍” 讓未成年人安心暢游

趙光霞、宋心蕊
2020年08月31日17:03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個別提供知識的網課平台推送網絡游戲、低俗小說等與學習無關的信息﹔某些面向少兒的動漫作品裡充斥著校園霸凌、封建迷信等不良內容﹔甚至愉悅身心的直播、短視頻網站潛藏著色情、暴力、恐怖等低俗信息……未成年人的網絡生活遭遇眾多不良信息的侵擾,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8月25日,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關於聯合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直指網絡不良信息等問題嚴重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將在全國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行動。《通知》一出,引發一片叫好之聲,網友“小橋流水”留言稱:“期待專項治理能夠一掃陰霾,讓我們的孩子能夠放心在互聯網世界暢游。”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曾祥敏教授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直言,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是中國網絡環境治理的永恆命題,“為未成年人打造一個有利於他們成長的網絡空間,更是我們網絡治理的重中之重。”

低俗信息屢禁不止 負面影響不可小覷

受疫情影響,在“停課不停學”的要求下,大量學生通過網絡進行在線學習,但與此同時,一些平台的內容問題也被屢屢爆出,虎牙、斗魚等直播平台在免費網課頁面中推廣精心包裝的網游廣告﹔步步高家教機App竟出現“成人內容”﹔ “學而思網校”APP存在低俗視頻、教唆早戀內容等。

而學習之余,孩子用以放鬆休閑的動畫片、直播、短視頻等娛樂方式,也讓家長憂心忡忡。網友“青青子衿”說:“孩子課余時間喜歡用平板電腦看動畫,我有一次瞄了一眼屏幕,很多打打殺殺的鏡頭,人物形象也很恐怖。”網友“理想起飛”說:“孩子常刷短視頻APP,有時視頻下面的評論中充斥著很多不適宜的發言,讓我很擔心。”

對於網絡上低俗有害類信息屢禁不止的現象,曾祥敏指出:“利益驅動是最大的推手。”他具體分析稱,首先,互聯網讓信息發布的准入門檻很低,人人都有“麥克風”,賦予用戶便利的同時,也給了不良運營商以可乘之機。其次,發布低俗有害信息的違規成本偏低,被查處后的懲罰措施尚不足以形成強大的威懾力。“在高額利潤和低違規成本的綜合作用下,部分不良運營商甘於冒著被查處的風險,進行違規操作。”

“有些低俗有害信息隱藏很深,公眾難以察覺和防控。”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網絡新媒體研究室主任孟威教授認為,從主觀性上看,利益驅動、責任意識淡薄使一些平台企業將經濟效益置於社會效益之上,過度專注於功能開發和流量比拼,忽視了對內容形式的文化感知。“有時,技術先發造成治理手段的滯后,也使這類信息有機可乘。”孟威強調。

廣大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三觀尚未定型,對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恐怖霸凌等有害信息的辨別力、抵制力較差,用曾祥敏的話說,未成年人很容易“陷入”這些低俗有害內容。一方面,未成年人多數處於中小學教育階段,網絡暴力游戲、低俗小說等會讓孩子沉迷上癮,如果沒有及時有效地引導,孩子很容易選擇尋求即時的感官快感和刺激,從而降低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低俗有害內容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例如,許多研究表明,網絡暴力游戲與青少年的暴力傾向存在相關性。同時,這些不良內容也會影響未成年人現實生活交往,不利於未成年人的社會角色轉換,阻礙個人的社會化進程。”曾祥敏舉例稱。

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今年5月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75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高達93.1%。互聯網對於未成年人日常學習和生活的滲透率越來越高,保護青少年免受網絡低俗不良信息的“明槍暗箭”,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主管部門頻頻出手 專項治理保駕護航

為給廣大未成年人營造健康的上網環境,今年暑期以來,主管部門頻頻出手,展開了一系列的治理行動,“護航”青少年成長。特別是學習教育類APP和網站平台網課學習欄目的用戶以未成年人為主,決不允許打著教育的旗號,實行損害未成年人權益之事,對借網課荼毒青少年的行為,必須堅持露頭就打、從嚴從重。

7月9日起,國家網信辦開展為期2個月的“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將整治學習教育類網站平台和其他網站的網課學習版塊生態問題,列為清理整治的七方面突出問題之首。8月7日起,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又啟動了為期2個月的涉未成年人網課平台專項整治,要求對利用網課損害未成年人權益的不法行為採取“零容忍”態度,並對依法查處的一批涉未成年人在線學習違法違規行為的網站平台予以曝光。

8月25日,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通知》,指出針對低俗有害信息,將重點整治學習教育類網站平台和其他網站的網課學習板塊推送網絡游戲、低俗小說、娛樂直播等與學習無關的信息問題。堅決清理網站平台少兒、動畫、動漫等頻道涉低俗色情、校園霸凌、拜金主義、封建迷信等導向不良內容。嚴格處置直播、短視頻網站平台存在的色情、暴力、恐怖等低俗不良信息。嚴厲打擊即時通訊工具群圈、社交平台誘導未成年人自殘自殺和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信息和行為。從嚴整治青少年常用工具類應用程序惡意彈窗,誘導點擊跳轉至淫穢色情、低俗庸俗等有害頁面的行為。

“中央網信辦、國家網信辦、教育部等部門的積極作為,體現出黨和國家對未成年人網絡教育環境的高度重視。”曾祥敏表示,一些學習教育類平台在利益驅動下,枉顧社會責任,通過推送、引流等方式,誘導未成年人將注意力轉移到與學習無關甚至低俗有害的信息上,不僅破壞了網上教育教學秩序,而且嚴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相關部門的監管整治有利於淨化未成年人網絡教育空間,為未成年人線上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氛圍。”

在“雲教育”漸成學習常態的當下,孟威同樣為主管部門的積極治理行動點贊:“對亂象加以治理,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這是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平台規范有序發展、營造清朗文明網絡空間的必要舉措。”

網站平台責任在肩 媒介素養亟待提高

我國未成年人網民數量與佔比持續上升,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也對互聯網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曾祥敏指出,網站平台在享受互聯網發展紅利的同時,應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加強平台內容管理,這也是平台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在孟威看來,網絡平台不僅要自覺履行信息內容管理的主體責任,通過實名注冊、賬號管理、內容審核、算法跟蹤等機制、措施,禁止和防范不良信息的傳播。“還要增強底線意識,平衡好利益、盈利和保護未成年人之間的關系,推動網絡文化和公共道德的良性發展。”

關於網絡平台如何進行整改以及加強自治方面,曾祥敏提出相關建議,首先,完善平台內容分類分級,開發未成年人瀏覽模式,並在進入APP頁面時進行相應提示。其次,通過技術審核加人工審核相配合的方式,積極篩查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低俗有害類信息。與此同時,平台應當積極為用戶提供舉報通道,並在約定時間內對舉報信息作出反饋,對於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信息應當及時上報。

互聯網時代,如何更好地發揮網絡對青少年的正面作用,規避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孟威指出,當前推行未成年人媒介素養教育,培養安全意識與社會責任感是關鍵。“要著力於提高他們對網絡科技利弊的思考力、對平台內容的辨識力、安全用網的自我保護力和文明理性的參與力。”

“在媒介化社會,處處皆媒介,人人有媒介,在這樣的背景下,特別需要加強未成年人的媒介素養教育,這可以說是新媒體時代的必修課。”曾祥敏也強調了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要性,這能夠幫助未成年人從根本上意識到為何以及如何有效篩選信息,從而使網絡成為個人成長的鋪路石而非攔路虎。“此外,還應當加強未成年人的道德素養和人文素養教育,培育良好的審美和價值觀念,促進個人身心的健康發展。”

幫助未成年人正確使用互聯網,合力建設保障和維護有利於未成年健康發展的網絡環境,也離不開家庭、學校的聯動、協作。孟威表示,“家長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最重要的生活導師,要及時關注、解決未成年人的心理行為問題,並引導、幫助他們養成選擇綠色優質平台的認知與習慣。學校應嚴把平台合作關,有效地開展媒介素養教育。”

曾祥敏呼吁說,家長在監督孩子的上網行為時,應當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對孩子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還要多與孩子溝通,增加生活中的陪伴。“學校應當加強網絡安全防范教育,通過開設相關課程,深入淺出地講解其中的利害關系,提高學生的網絡信息辨別能力和媒介素養。”

(責編:燕帥、馬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