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光明日報社全媒體總編室記者姜奕名——
“在武漢,我不停地聽見自己的初心”
姜奕名(左)採訪社區下沉干部並參加社區志願工作。受訪者供圖
“閉上眼睛,那些時刻歷歷在目。我想感謝這個過程,不停地看見你們的初心,不停地聽見自己的初心,讓我在武漢這片熱土上真實地活過。”3月23日,人在武漢疫區的光明日報社全媒體總編室記者姜奕名在微信朋友圈這樣寫道。
這位兩次向單位遞交去武漢採訪申請的“90后”,獲評“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后對《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說:“要說那股熱血,我想應該是身為記者深入骨髓的職業理想和信念,也是一名中華兒女在國家和同胞臨難時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
兩次請纓 親身感受“英雄的人民”
收到“《光明日報》成立武漢一線報道組”通知的那一刻,姜奕名感到一股熱血沖上腦門,“手指不聽使喚一般,瞬間就打出了報名的短信”。但就在發送的前一秒,她停下了,耳邊傳來父母在廚房忙碌的聲音。反復考慮最糟糕的可能性后,她還是發出了短信。
發出短信的那一刻,姜奕名內心早已做好准備:自己未婚未育,還有一個妹妹,父母健康工作,不需要供養。“我願意承擔這個風險。”她說,父母在得知她的決定后都非常贊同。“如果是他們,也會報名。”
今年大年初五,在廣西貴港老家的姜奕名趕不及同第一批報道組出發。於是,大年初七,她再次向單位遞交申請並趕回北京,做好了出征的准備。
在武漢採訪期間,讓姜奕名印象最深的報道是《12分鐘看武漢下沉干部的一天》。2月下旬,她採訪了武漢市陶家嶺社區下沉干部楊斯微,推送了微信微博報道后也一直與他保持聯系。對他的思想動態和工作內容的持續關注,也讓姜奕名對下沉干部這一群體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
3月下旬,光明日報社前后方聯動,策劃了“武漢闖關Vlog”系列視頻產品。在跟蹤拍攝社區下沉干部這一群體的過程中,這樣兩件事讓姜奕名感觸頗深:
兩名社區干部為一對獨居的80歲老夫婦採購食物,二人因為老夫婦身體較差、生活不易就自己掏錢支付了費用。食物送達后,姜奕名隔著房門採訪老太太時,既沒見過兩位干部,也不知道他們姓名的老太太隻說了一句話:“我隻知道他們是為人民服務哩。”
一位社區干部向姜奕名展示了居民買藥登記簿,上面密密麻麻地用紅筆、藍筆做滿各種標注和修改。當問及這位干部如何看待這樣繁瑣的工作時,他用手指了指胸前的黨徽說:“我是共產黨員啊。”
“這群‘80后’‘90后’黨員以踏實入微的工作、無私奉獻的精神、堅強不屈的意志,讓我親身感受到了武漢人民為什麼是‘英雄的人民’,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這樣的成就。”姜奕名說。
盡己所能 匯成共同抗疫力量
在完成緊張、繁重的報道任務同時,姜奕名還參與了其他抗疫工作。
在採訪社區下沉干部時,姜奕名全程跟拍了3天。以裝魚為例:每天中午,卡車把活魚運送到街區,傾倒在路邊后,下沉干部一條一條分裝,以便居民排隊領取。
彎腰撈起一條魚、裝進塑料袋、打結、裝箱,5噸魚、近2萬條,意味著這組簡單的動作要重復2萬次,二三十名工作人員需要4個小時高強度作業才能完成。
類似的重復性工作很多,在完成需要的鏡頭和採訪之后,姜奕名就跟下沉干部一起工作,裝魚、分菜、運輸……“拍攝工作加上社區工作,確實非常累,但我感到很滿足。”姜奕名說。
在採訪完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后,姜奕名和同事們幫助多家小微企業和事業單位聯系、採購紅外測溫儀﹔採訪完百草園書屋后,他們為這家停業3個月的個體戶對接了大量訂單……姜奕名說:“雖然這些很多都不屬於本職工作,但能匯成與武漢人民共同抗疫的一份力量,我作為記者義不容辭。”
講好故事 深入踐行“四力”
“非常感謝報社給我去武漢採訪的機會,這對我來說是一次巨大的考驗和迅速的成長。”這次採訪經歷,讓姜奕名對踐行“四力”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和思考。
姜奕名說,腳力,絕不是在空調間、暖氣房裡打電話、拿材料就拼湊出報道,而必須面對面地與採訪對象進行真實有效的交流,必須通過感受場景從而建立聯結。
鍛煉觀察力、洞悉力,才能打開視野和格局。初到武漢時,面對人生地不熟的情況和紛繁復雜的碎片信息,很長一段時間內,姜奕名都沒有找到工作思路,每天在網上漫無目的地搜索各種信息,內心茫然又焦慮。
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姜奕名在網上看到有人說“能吃到馬老板送的飯太幸福了”,她立刻捕捉到這條線索,順藤摸瓜找到了青海拉面店店主馬文德。疫情期間,在武漢打工的他退掉回家的車票,組織二三十個同鄉壯勞力,每天為醫療隊、社區志願者和居民義務做飯、採購。通過多次電話后,姜奕名認為,這個人物及其團隊值得挖掘和報道,因此她進行了一整天的跟蹤拍攝。
在採訪百草園書店時,書店老板的生活非常平淡甚至無聊。但是,姜奕名通過深度跟蹤拍攝發現,老板身上有一種倔強生長的力量,“這正是武漢人民、中國人民從不會被困難打倒的韌性”。
每次拍攝的幾十個G素材,最終都要剪成幾分鐘的短視頻。“從初步歸納、梳理,到構建框架和邏輯線索,再到精剪、包裝,這個過程需要去粗取精、由表及裡、融合升華,在細碎海量的素材中洞察本質。”姜奕名說。
“對於新媒體記者而言,筆力還要延展為鏡頭力、剪輯力。”姜奕名說,在武漢的作品都是自己拍攝、採訪並剪輯完成的,這也是她第一次以這樣高的頻率創作個體人物的故事。她說,講好故事,不僅要有連貫流暢的邏輯、鮮活生動的鏡頭語言,更要有內在的精神情感力量。
“作為新時代的一名黨員、一名新聞工作者,就是要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隨時准備著。”姜奕名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