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為治理問題APP拍手叫好
為切實加強個人信息保護、規范個人信息使用,相關部門已付出不少努力。下一步,在治理問題APP上必須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前不久,工信部向社會通報了今年第四批共101款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移動應用程序),劍指一些APP違規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強制、頻繁和過度索取權限等問題,后續還將對問題突出、有令不行、整改不徹底的企業依法嚴處。主管部門對問題APP連續重拳出擊,令許多手機用戶拍手叫好。
治理問題APP之所以廣受關注,是因為不少手機用戶深受其擾。點外賣、騎單車、網上購物、瀏覽新聞……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逐漸與用途廣泛的各類APP深度“綁定”,據不完全統計,用戶每天在各類APP上平均花費時長超過4.9小時。然而,不少用戶都有這樣的經歷:安裝APP時,允許獲取通話記錄、通訊錄、地理位置信息等往往是“默認選項”,一不小心點擊同意后,多種信息便開始自動上傳,想要卸載,卻有各種“攔路虎”。
種種個人信息被APP獲取,到底是不是APP功能正常運行的需要,用戶往往不清楚,至於這些信息以后可能會被拿來做什麼,用戶更是無力顧及。這無疑增加了個人信息被違規使用的風險,像一些網絡詐騙案件之所以得逞,往往是利用了APP過度收集到的個人信息。
站在APP開發者的角度來看,根據功能運行、版本迭代等需要適當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無可厚非。但是,也必須注意把握好度——不能僅僅為了企業自身利益,將海量個人信息數據簡單地作為資源使用,而應當切實存儲好、保護好這些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近年來,為切實加強個人信息保護、規范個人信息使用,相關部門付出不少努力。比如,制定完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准,明確個人信息“最少夠用”原則,為APP收集個人信息劃出紅線。又如,自去年起,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啟動全國APP違法違規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有數據顯示,76%的網民感到APP個人信息收集使用問題得到改善。
成效顯著,問題猶存。截至7月底,我國市場上監測到的APP已超350萬款,且仍在持續增長,一些問題APP也還在不時冒頭。這就要求我們在治理問題APP上必須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一方面要保持聲勢、力度不減——相關部門要擰成一股繩,持續通過公開曝光、約談、下架等處罰措施加大執法和懲罰力度﹔另一方面要縱深推進、攻堅克難——大企業逐步規范之后,點多、面廣、更加分散的中小型APP開發企業將成為治理重點,在典型問題整改之后,整治隱私政策表述晦澀難懂、申訴渠道不暢等問題也應擺上日程。
相關企業也應認識到,廣大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意識正在不斷增強,對一款APP的判斷標准已經不僅是“好用”“易用”,還有“安心用”“放心用”。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不僅將受到法律嚴懲,也將失去用戶信賴。APP開發企業應當將用戶感受、信息安全和社會責任扛在肩上,扎牢守護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線。正如那句老話:行得正,才能走得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