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導演"討好"年輕觀眾 英文歌曲已成國產劇標配?
近年來,英文歌曲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國產電視劇、網劇的大小屏幕上,其中有直接購買版權使用的,也有為劇情度身定制的原創英文歌曲。《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等熱播劇的觀眾都以年輕人為主,而新崛起的年輕導演主動接觸大量美英日劇,也形成了以歐美音樂為背景的更加豐富的審美取向。業內人士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制片方一般會尊重年輕觀眾和導演的口味和決定。
誰在用?
英文插曲頻現國產電視劇
20年前,中文主題曲在國產電視劇觀眾心目中乃至整個流行音樂市場上的地位還是統治性的,央視一線主流大劇的主題歌常年被劉歡、毛阿敏等歌手承包。即便如此,當台灣偶像劇《流星花園》風靡內地時,片中的英文插曲不僅毫無違和感,反而與演員情緒、劇情氛圍更加貼合,還凸顯了偶像劇所需要的“洋氣”。
近年來,隨著國產電視劇現代都市、青春偶像題材發展蓬勃和成熟,以及觀眾年輕化迭代,最顯著的變化就是英文歌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國產電視劇、網劇的大小屏幕上。貫穿暑期檔的《二十不惑》《以家人之名》《三十而已》,以及出圈網劇《隱秘的角落》,英文插曲成了標配。
像《鎮魂》和《親愛的,熱愛的》等熱門大劇,不僅有直接購買版權使用的作品,甚至使用了為劇度身定制的原創英文歌曲。
誰在聽?
年輕導演“討好”年輕觀眾
是什麼原因使英文歌曲逐漸在國產電視劇影視音樂市場中佔據了一塊顯要的位置?目前國內最知名的影視音樂公司聽見時代創始人翟佳告訴北青報記者,市場對英文歌曲的需求確實在增加,這主要跟導演的個人品位和偏好有關系。例如《隱秘的角落》導演辛爽曾是JOYSIDE(意為:歡樂的一面)樂隊成員,英文歌曲不僅是其創作的營養,更是手到擒來的素材,《隱秘的角落》被“吹爆”的“陰樂”,12首中就有3首英文歌。此外,根據《鎮魂》片方的要求,邀請美國團隊合作為其定制了一首英文主題曲《We won’t be falling》(意為:我們不會倒下),如此高配就是為了營造大片即視感。由薩吉作詞、演唱的電視劇《二十不惑》插曲《Blooming Days》(意為:盛開的日子),不少網友說“聽到就想哭”。
知名樂評人盧世偉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比較熱愛聽歐美音樂,其中有一些學音樂的年輕人,也會唱很多英文歌曲,很多年輕的歌手甚至覺得唱英文歌比唱中文歌更順。同時,現在的很多熱播劇都是以年輕人為主,比如《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等,片方也會在配樂上迎合年輕人的口味,所以他們用到一些英文歌曲或英文演唱也是很正常的。
誰在寫?
影視原聲音樂已是一門生意
無論是觀眾還是創作者,年輕一代的審美取向左右著這個市場的變化。事實上,新崛起的年輕導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通常提到,他們會主動接觸和學習大量美英日劇。相應的,他們也就自然形成了歐美音樂作為背景音樂的審美取向﹔另一方面,國內原創流行音樂市場的水平又與歐美有較大差距,影視音樂創作這個領域更是量產化、套路化明顯,能夠滿足導演審美要求的作品可遇不可求。因此,國產電視劇中配置幾首英文歌也就順理成章。檸萌影業宣傳總監曾明輝告訴北青報記者,從制片方角度講,電視劇插曲一般都會尊重導演的審美和決定,“隻要他看中的音樂不存在版權問題或者版權費用不高,一般都會幫他去完成的”。
盧世偉還介紹,現在影視原聲音樂本身就是一門生意:即一個項目給到某個公司,片方會給出一個主題,比如說這段劇情是要代表一個什麼情緒,那段是要表達一個什麼內容,公司據此來配備若干的歌曲,很多影視劇的主題曲或者插曲基本就是這樣選出來的。但這屬於硬貼式的做法,相對少一點,大部分的影視劇音樂都是請專業的OSD(影視原聲音樂)公司去操作,公司會有大量的demo(錄音樣帶)並且代理版權,他們會根據劇情從中挑選合適的歌曲與內容相匹配,最后找到合適的人來唱。
然而,從業者更應認清的現實是,中文歌無論從傳唱度還是大眾認同感上的位置仍然無法撼動,也是不可取代的。一直以來,國產電視劇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主題曲,做到大眾傳唱並流行開來的隻有中文歌。《三十而已》的配樂一共31首,隻有一首英文插曲(全曲隻有兩句英文歌詞),《二十不惑》共30首配樂,也是一首英文插曲,且是片頭曲的英文翻唱﹔《隱秘的角落》“陰樂”配得再牛,出圈的隻有那首《小白船》。(文/本報記者 楊文杰 壽鵬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