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報業微信新聞標題如何守正創新

雷永棠
2020年09月21日13:21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報業微信新聞標題如何守正創新

  有的新聞標題制作夸張,閱讀量上去了,卻被讀者冠上“標題黨”的惡名﹔有的文章內容精彩,卻因為標題平淡,閱讀量奇低。為了滿足讀者獵奇心理而隻重視標題,或者隻關注稿件質量而忽視標題制作,這兩者都不可取。在其中找到平衡,規范地將信息准確地傳達給更多的讀者,才能更好地達到傳播的目的。

  伴隨信息技術及媒體融合迅猛發展,各大報業旗下的微信公眾號以超強的時效性、靈活多樣的制作手段,在傳播新聞、滿足讀者需求等方面表現出極大的優勢,是受眾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看文先看題,微信新聞的標題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新聞“吸睛”與否的關鍵因素,因此,各媒體紛紛在微信標題制作上投入重兵,下大功夫、花巧心思,微信標題變化多端,呈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特點。

  微信新聞標題的特點

  標點符號大量使用。一般來說,沒有特殊情況,報紙的新聞標題不使用標點符號。但微信新聞標題為了突出情緒、強調意圖、傳遞畫面感,標點符號及其他特殊符號使用頗為普遍。如一家媒體的微信標題《噠∼噠∼噠∼閱兵時的腳步聲怎麼這麼震撼?原來他們靴子上別著話筒》,3個“∼”符號的應用形象傳神,凸顯了閱兵隊伍步伐的節奏感,既增加了標題的動感,也帶有較強的畫面感,讓讀者仿佛回到了閱兵現場,聽到了閱兵隊伍整齊有力的步伐聲,起到了文字無法表達的效果。

  大量使用各種標點符號,起到埋下伏筆、勾起讀者好奇心的目的。用活標點符號,是微信標題的特色,也是吸引人們去點擊閱讀,進而引流的法寶。

  善於運用網言網語、口語化表達。互聯網時代催生了眾多網絡語言,一些具有時代特色、觀點正確、詼諧逗樂、充滿活力,經得起時間考驗、表達網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詞語一炮走紅,在人群中廣為流傳。微信這個極具網絡特色的新媒體平台,自然要與之契合,在標題藝術中採用網絡語言來“吸睛”,這種生活化、體驗化的標題起到了增加人們好奇心、吸引年輕讀者的作用,巧妙地使新聞的點擊率與閱讀量激增,實現了傳播新聞的作用。

  《可樂加枸杞,蹦迪戴護膝!“朋克養生”好扎心!太原人,你竟然也這樣!》,在這條微信標題裡,“朋克養生”啥意思?不太明白,就想知道。原來,“朋克養生”指的是青年人的一種矛盾的養生方式。標題表明了編者的態度,“好扎心”,是反對的意思,不提倡。類似的詞語還有“剁手黨”“打call”“吃土”等等。

  此外,微信新聞標題還注重使用口語化的語言,在與讀者親切“聊天”的過程中,把新聞信息傳遞出去。《忽如一夜秋風來,秋衣秋褲穿起來》,這則標題用了極其口語化、草根化的“秋衣秋褲”,生動簡潔,朗朗上口,所有的信息高度濃縮在這14個字的標題裡。《這個太原后生,真擰了!管道工裡的攝影高手就是他!這樣的同事,來一打!》,“真擰了”“來一打”,這也是口語化極強的詞語,既吸引讀者,又使人印象深刻,回味無窮。

  這些微信新聞標題特點豐富,拓展了傳統新聞標題,新聞標題在讀者心目中是嚴謹的、凝練的、持重的,但更是形式活潑、語言清新、內容鮮活、接地氣的。這樣的標題注重情感消費,拉近了媒體與讀者的距離,新聞傳播更為順暢有效。

  微信新聞標題存在的問題

  由於微信發展速度極快,監管不到位,把關不嚴格,微信標題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不規范問題。

  與內容脫節。衡量微信新聞的好壞有兩個重要指標,一是打開率,二是傳播率。打開率是指讀者在看到標題后,會不會被吸引去點擊,傳播率是讀者在看完文章后,願不願意去分享此篇文章。當然,影響傳播率的還有文章的質量,但打開率則幾乎完全取決於標題。因此,有些微信標題為了奪人眼球,把臆想中的內容放在標題裡,以增加讀者對新聞的點擊量。

  《太原周邊有近百座山!這12座竟這麼美,周末我們去探訪吧!》,看到這一標題,讀者普遍認為,既然是“太原周邊”,那肯定是指太原市附近的景點,但是打開微信一看,發現所謂的周邊景點距離太原非常遠,文內提到的原平、介休、靈石、盂縣、寧武和陽泉等地的景點,距太原二三百裡開外,這能叫做太原周邊嗎?讀者大有上當受騙之感。

  用詞不准、夸大其詞。作為新聞傳播的平台,微信新聞標題必須與新聞內容一樣,恪守准確、恰當這一新聞要素,這是由新聞的特性所決定的。但是為了增加點擊率,達到“題不驚人死不休”的效果,一些微信新聞標題忽視這一新聞原則,夸大、歪曲事實,故弄玄虛,損傷了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例如,《大局已定!2018年太原將全面爆發!》,《現代漢語詞典》對“爆發”一詞解釋為“忽然發作﹔(事變)突然發生”,如爆發戰爭等。但是打開微信,內容是說太原近年來在旅游、交通、城市發展等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績以及列入政府文件中的一些計劃,跟“爆發”二字毫不搭界。還比如,《太原“蒙眼神廚”沖上熱搜!這所高校竟藏著一位“絕世”高手》,“絕世”就應該空前絕后,但實際上,“蒙眼神廚”過去就有,所以此處的用法太夸張,不夠准確。

  創新不足、停滯不前。創新是新聞的生命,鮮活是新媒體的標簽,微信在起步階段大量採用UC瀏覽器的“震驚體”,新鮮、有趣,圈粉無數,但是,經過若干年的發展,許多媒體的微信標題仍然在用這種“震驚體”,隨便打開微信公眾號就可看到“新鮮出爐!……”“快看!……”“剛剛!……”“最新!……”“罕見!……”“痛心!……”“重磅!……”,千篇一律,過多過濫,已引起讀者反感,根本無法調動讀者的好奇心,更談不上吸引讀者去打開內容。

  顯而易見,這些問題已成為新聞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掣肘。有的新聞標題制作夸張,閱讀量上去了,卻被讀者冠上“標題黨”的惡名﹔有的文章內容精彩,卻因為標題平淡,閱讀量奇低。為了滿足讀者獵奇心理而隻重視標題,或者隻關注稿件質量而忽視標題制作,這兩者都不可取。在其中找到平衡,規范地將信息准確地傳達給更多的讀者,才能達到傳播的目的。

  微信新聞標題規范性對策

  恪守新聞原則,堅持內容為王。融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新媒體平台越來越多,但平台再多、發展再快,新聞原則始終不能丟棄。具體來講,制作微信新聞標題時,首先要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把握標題與新聞內容的一致性、准確性,做到這一點之后,再去追求創意、趣味,確保新聞標題客觀、准確地表達新聞事實,傳達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態度。其次,要堅持內容為王。

  全面提升微信採編人員的新聞素質。當前,微信公眾平台的採編人員多為新聞隊伍中的新鮮血液,年輕而富有激情,懷揣各種新媒體技術,但缺乏新聞專業訓練,在要求流量、吸睛吸粉的重壓下,自然可能把路走偏,給新聞傳播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媒體首先要對微信採編人員定期培訓,強化政治修養,牢記肩負黨的喉舌的重任,知曉社會責任。其次,要認真鑽研新聞業務,苦練基本功,提高新聞工作者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再次,要自覺遵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使用的基本規范,提高文字修養,跳出僵化的套路,擯棄模式化傾向,用精練、生動的語言和清新的文風增強標題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讀者永遠喜歡鮮活的、俏皮的標題,喜歡新鮮得像露珠、鮮花一樣的東西。

  總之,新媒體平台大,傳播速度快,需要嚴格把關,隻有堅持守正創新,以高質量、高標准、高水平、接地氣的標題去吸引讀者,才能最終獲得受眾的青睞,達到較好的新聞傳播效果。

    (作者單位:太原日報社)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