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電影《大鬧天宮》公映 戲曲電影如何守正創新
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戲曲電影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拍攝了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鑫培表演《三國演義》的片段,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生死恨》由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主演,對舞台藝術應用於銀幕之上進行了一系列革新。中國電影史上兩個重要的“第一”均為戲曲電影,都是史無前例的創新之舉。
2011年,戲曲電影迎來新機遇——國家啟動了“京劇電影工程”。作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京劇電影拍攝工程,“京劇電影工程”歷時7年制作完成首批10部影片,引發強烈反響。近日,該工程第二批10部電影的首部作品,也是唯一一部武戲作品——《大鬧天宮》迎來全國公映,為戲曲電影守正創新的藝術探索又提供了一次經驗。
戲曲電影的守正,就是堅持戲曲本體,尊重舞台規范,從舞台提純,把戲曲最精華和精髓的東西保留下來。不僅僅是將一部戲曲藝術作品作為歷史文獻與記錄,高質量地留存下來,更需要樹立經典性和權威性。
作為武戲集大成者,《大鬧天宮》由福建電影制片廠、福建京劇院、首都京胡藝術研究會共同出品,匯聚多名武戲泰斗及全國京劇專家全程指導,一大批名家坐鎮。在充分聽取意見的基礎上,這部電影以戲曲劇作家翁偶虹的《大鬧天宮》文學劇本為基礎,舞台流派和風格則以京劇大師李少春上世紀50年代《大鬧天宮》的舞台呈現為主要參考。同時,劇組從全國遴選出王璐、李哲、魏學雷、詹磊4名優秀青年武生演員,主演不同場次的孫悟空。四位“美猴王”充分發揮長項,將孫悟空大鬧天宮這個形象進行了最大程度的豐富,全方位展示了猴戲的靈動與震撼。這些劇本、舞台、表演上的高配置,讓《大鬧天宮》具備了流傳后世的經典價值。
在守正的基礎上,為了適應新時代的傳播環境,戲曲電影同樣需要大膽創新。戲曲美學與電影美學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美學體系,舞台與電影銀幕的時空呈現方式是不一樣的。一部優秀的戲曲電影,需要做到將戲曲與電影兩種藝術的美學風格完美融合,在這方面,京劇電影《大鬧天宮》可謂提供了范例。
該片既嚴格遵守京劇舞台上的規范,又用電影化手段進行了改造和推進。全片由武戲貫穿,合理運用了一些高科技拍攝技巧,將京劇武戲的高難度動作放大,視覺沖擊和觀賞性更加符合電影的特點。還增設了兩個戲曲舞台版未有的場景,將舞台上不能展現的空間大大地延伸,借助電腦特效、計算機動畫、聲音剪輯等電影技術,營造恢弘氣勢,強化突出演員“手眼身法步”及心理變化等細節。
如御馬監“悟空馴馬”段落,以往演員僅用一條馬鞭作為道具,然后依靠唱腔、形體、身段,來展示馴馬的過程,這是戲曲獨有的一種表現手法。轉化到電影中,創作者使用計算機動畫幻化出一匹巨大雲霧狀的馬,以馬起仰的形態呈現烈馬難馴的場景狀態,讓不懂戲曲的觀眾也能迅速理解演員的表演。這種將程式化和真實場景結合,通過數字化影像呈現的方式,觀賞效果很好。
戲曲電影創新,說到底是要充分借助電影的現代化手段,用電影藝術為戲曲美的呈現加分。《大鬧天宮》通過京劇武戲與電影特技的融合,展現國粹武戲之美,讓觀眾在體驗現代影視科技帶來的視覺享受時,領略博大精深的京劇藝術。對於戲曲電影的創作來說,隻有真正做到守正創新,才能具備更強大的生命力和更經典的藝術魅力。(談 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