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2020國慶檔:類型豐富多元 成績可圈可點

2020年10月12日07: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類型豐富多元 成績可圈可點(圓桌談)

主持人:

苗 春 本報記者

嘉賓(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劉 藩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牧 晨 阿裡影業燈塔研究院院長

饒曙光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

許宏宇 國慶檔影片《一點就到家》導演

今年的國慶檔取得了39.5億元人民幣的總票房。這一成績來之不易。今年的國慶檔有哪些特點?如何看待這個成績?它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就這些問題,本報記者邀請業內人士各抒己見。

主持人:有人說,今年國慶檔是某種程度上的春節檔,您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麼?

許宏宇:因為疫情,我們太久沒有去電影院了。國慶檔很多觀眾回到電影院,很熱鬧,大家都特別興奮,很有幸福感,所以感覺像春節檔。

饒曙光:今年的國慶檔確實可以說是春節檔的一個變種,因為原來春節檔的幾部重量級影片《奪冠》《姜子牙》和《急先鋒》都放到了國慶檔放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春節檔的一些特點。

劉藩:不覺得今年國慶檔是某種意義上的春節檔。除了《急先鋒》結尾有成龍祝福新年好的內容,延續了典型的香港賀歲片傳統,其他影片沒有明顯的賀歲片感覺,《奪冠》《我和我的家鄉》放在哪個檔期都行。

主持人:您認為今年國慶檔最主要的特點是什麼?和去年極為火爆的國慶檔相比,有什麼相似和不同之處?

牧晨:今年國慶檔呈現出類型題材多元化的特點,除了主旋律影片,也有動作類型影片、國漫動畫影片。另一個特點是檔期泛化,今年國慶檔的開畫時間不再拘泥於9月30日,有提檔9月25日的《奪冠》,也有10月3日、4日、5日上映的影片,提檔延檔更加靈活。

劉藩:去年國慶檔取得了約50億元票房,今年因為疫情,目前影院上座率不能超過75%,所以按百分比來算,接近40億的票房是正常的。兩年的影院數、銀幕數、觀眾基礎差別也不大。10月7日影院的復工率是91.9%,運營中的影院數比去年國慶檔稍少一點。另外,今年國慶假期依然有很多家庭選擇不遠游,在本地看電影度假,這也是今年國慶檔取得目前成績的原因之一。總體而言,今年國慶檔影片的評分、口碑和質量,比去年略遜一籌。

許宏宇:今年國慶檔影片的主題,我覺得可以用“回家”這個詞概括,《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都跟“回家”有關系,《奪冠》也是講家國情懷。在疫情之后,我們需要這樣溫暖、勵志的影片。去年因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等表現的是更宏偉闊大的情感﹔今年因為疫情,《一點就到家》和《我和我的家鄉》都表達了比較細膩的內心感受。

主持人:今年國慶檔有什麼令您驚喜和符合您預期的地方?您認為存在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饒曙光:令人驚喜的是《我和我的家鄉》這部影片受到觀眾的持續追捧。國慶檔具有明顯的節慶性特征,高票房影片具有兩個最重要的特性:共情度,話題性。與去年國慶檔相比,從供給側來講,今年新拍攝的影片不足,高質量的大片、頭部影片相對比較少,這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牧晨:符合預期的是高分電影一定會有更持久的票房動力。具體來說,《姜子牙》憑借映前的超高熱度,檔期前兩天佔據單日票房首位,但由於觀眾評分相較於《我和我的家鄉》差距明顯,檔期第三天被反超,說明口碑依舊是決定票房走勢的最關鍵因素。

劉藩:《我和我的家鄉》超出我的預期。這部影片以喜劇類型為依托,以暖心情感為紐帶,巧妙地表達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題。尤其是《最后一課》《神筆馬亮》,構思精巧,將政策性主題融化於笑中帶淚的師生情和愛情中,提高了影片整體上的藝術性。

主持人:您最想再單獨拿出來說一說的影片是哪一部?為什麼?

饒曙光:最值得拿出來說的是《我和我的家鄉》。之前我對這種模式還是心存疑慮的。但是這部影片成功地延續了《我和我的祖國》的創作、操作和運作模式,並且進一步放大了品牌效應。疫情之后,觀眾可能更習慣於看短視頻、微電影、網絡電影和這種集錦式的電影,這部影片貼合了觀眾心態和欣賞習慣的變化。

牧晨:《一點就到家》在10月4日上映,雖然單日票房一直處於第四名,但從5日至7日,由高口碑帶動每日票房呈增長趨勢,且25歲以下觀眾佔比超過4成,是國慶檔影片中年輕用戶佔比最高的影片,在年輕人中得到了極大的情感共鳴。還有《我和我的家鄉》,之所以能成為國慶檔票房冠軍,依靠的是映前高熱度和映后高口碑。

許宏宇:我們的《一點就到家》在國慶檔裡體量較小,但我認為這是觀眾需要的電影,它講的是年輕人現在怎樣去尋找自我,怎樣在新時代獲得成功。另外,年輕人覺得國貨好像沒有很多好產品,但其實是好產品沒有被人看見。就像我們的電影,因為啟動晚,還沒有被更多人看到﹔電影裡的雲南咖啡,其實很好喝,但還沒有被更多人喝到。希望更多喝過咖啡、看過電影的人繼續助力傳播。

主持人:今年國慶檔給予電影創作、宣發等各個環節的啟示是什麼?

饒曙光:國慶檔影片的票房和品質其實不完全成正比。從宣發層面來講,國慶的節假日觀影氛圍被成功地營造出來,觀眾的節假日觀影心理被放大。最重要的還是提高影片的品質。

劉藩:現在的核心問題就是創作,下游有那麼多影院、銀幕,等於高速公路已經建好。希望給電影創作更多的空間,涵養、孕育創作活力。目前外部進入電影業的資金有所減少,更應該集中資源,讓年輕人有更多機會。電影人也要花時間精心打磨作品,減緩推出作品的節奏。

牧晨:今年國慶檔,《我和我的家鄉》《急先鋒》《一點就到家》再次開啟“沖擊播”這種直播售票的營銷方式,電影的宣、發更加一體化,品效合一,這是重要趨勢。如何影響觀眾從認知、興趣轉化到購票以及口碑傳播這一條完整的觀影決策鏈路,是宣發從業者努力的目標。

許宏宇:內容決定一切,不好的電影根本就活不過國慶檔。所以我們還是要做出好作品。

主持人:從今年國慶檔來看,您認為應該如何評判疫情給我國電影業帶來的影響?

饒曙光:疫情對中國電影的影響是巨大的。今后一段時期,可能這種大兵團作戰、集中力量打殲滅戰,會成為節假日影片的新的常態化模式。疫情后新技術的變化,觀眾心理的變化,中國電影內生動力的發展,都使中國電影出現了新格局,並且正在不斷變化。

劉藩:國慶期間大家雖然都戴著口罩,但仍然興奮地去看電影。上座率不超過75%的規定在非黃金檔不會造成實質性的影響,因為平時上座率也沒有這麼高。

許宏宇:疫情的發生雖然對電影業是一個打擊,但不可能把電影人擊倒。我們經歷了涅槃,渴望著重生。現在創作者要回歸到根本,重新出發,從心而發,去做自己相信的電影,讓觀眾看到更有誠意的電影。

牧晨:今年國慶檔給了行業市場一種信心。從業者看到,隻要能夠給觀眾提供高質量的內容,通過精准高效宣發觸達觀眾,影院提供高水准的服務,觀眾一定會重新回到院線電影,電影產業一定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