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導演陳可辛:很幸運拍這部電影,沒留下任何遺憾
陳可辛
每個導演的戲就代表了他的人,我覺得我也改變不了。
---------------
每次有人跟導演陳可辛說“我看你電影又哭了”,陳可辛都不知道這個評價是褒還是貶。“情感,確實是我的電影很自然、很本能的表達。我自己也喜歡看電影,很容易被情感打動,所以我拍電影會自然往那個方向拍。喜歡哭的人就會覺得好,也可能有些觀眾覺得是不是太煽情了”。
“每個導演的戲就代表了他的人,我覺得我也改變不了。”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陳可辛說。
在這個“國慶檔”,由陳可辛執導,張冀編劇,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的《奪冠》上映。電影講述了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裡約奧運會“中巴大戰”這中間40年歷程,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
“看到中國人對中國排球尤其是看女排的瘋狂、贏球之后的振奮,就是遠遠超出了排球,甚至是超出了體育本身的。”談到拍攝《奪冠》的緣起,陳可辛表示,希望找一些和中國觀眾更有關聯的東西,能帶動觀眾的情緒,同時也能夠在情緒之下找到一些“人物更接地氣的東西”。
“從1979年寫到2016年,三十幾年的跨度,從女排的故事看整個中國的背景。整個戲的核心就是女排精神,80年代的女排到現在女排的傳承,80年代為什麼會贏?現在怎麼再去贏?中國的改變在哪兒,這是電影最重要的主題之一。裡面包含了不同年代的價值觀,觀眾可以跟小孩、父母、爺爺奶奶一起重溫這幾十年的變化。”
陳可辛坦言,無論是電影中飾演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隊員的那一批演員,還是現役中國女排隊員的本色出現,都令他喜出望外。“她們都不是在演戲,就是把真實的感覺表達出來,鏡頭抓她們最好的表演瞬間”。
中青報·中青網:《奪冠》整個拍攝過程中,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陳可辛:中國女排這整個題目是很大的。拍攝《奪冠》使我能夠從女排的故事入手,以小見大地看到整個背景,再把這個背景從整個改革開放、80年代初到現在的中國都拍出來。以前也反復試拍跨時代的戲,但這次應該是最全面的一次性地去表達這幾十年。
中青報·中青網:評價一下主演鞏俐的表現?為何選擇她來飾演郎平?
陳可辛:鞏俐比我想象更好,我覺得她站在那兒就行了,真的不用太擔心怎麼樣使得觀眾忘了她是鞏俐,進戲了,你就忘了她是鞏俐。
跟鞏俐的合作其實是想了很多年,以前也聊過一次,但是一直沒真正合作上。這次很幸運,她是飾演郎平的不二人選。我也一直跟她說,其實她隻要站在那兒,她就有那種很強勢的氣勢、很倔強的眼神,就是郎平了。她在電影圈裡面跟郎平在體育圈裡面有同等的地位,她們都是上世紀80年代那會兒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我覺得基本上除了她,真的想不到還能去找別人演這個角色。
拍到鞏俐跟所有現役女排運動員一起的戲,現役女排隊員們都很高。在拍攝過程中,我們討論出了一套方案,包括有些時候可能把鞏俐墊高一點,或者是借位。但在拍的時候,就能感覺到鞏俐的氣勢能把她們(現役女排們)壓住,一個是她進入郎平的角色有一段時間了,現役女排們一進來就默認她是“郎指導”,在表演上鞏俐也能帶領她們。所以,看電影觀眾們不會覺得鞏俐個子特別小,女排姑娘們的氣場也不會影響到她的氣場。
中青報·中青網:讓郎平的女兒白浪飾演“青年郎平”,出於什麼考慮?
陳可辛:一直找不到適合演青年郎平的人。最后看到郎導女兒浪浪的照片,而且她也是打排球的。聊了快半年,最后我們找了一個中戲的表演老師飛過去,大概兩周之后發了視頻過來,她自己一個人對著鏡頭演,演完之后情感都出來了,白浪還哭了,感動到我們都哭了。我完全驚呆了,從那個時候就定了浪浪演郎平。
中青報·中青網:對《奪冠》目前的市場反饋,是否滿意?
陳可辛:電影是比較被動的藝術,我也不能說我拍得怎麼樣怎麼樣,它是需要觀眾和市場去驗証的。我們盡力了,創作上和制作上的過程,我都很滿意。我們已經很幸運去拍這樣一個電影,在過程中做了很多對的決定,沒有留下任何遺憾。但是市場怎麼樣去回饋,是市場主導的事情,我們也要接受。對我們來講,我們隻要不留遺憾地去完成了,這就是最好的。(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杰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