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黃岡日報社記者沈紅星:"疫"線記錄用生命捍衛生命的偉大
3月25日,沈紅星(右)在滿載黃岡籍務工人員赴粵返崗復工的高鐵專列上採訪。 余濤 攝
“9月8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960多萬平方公裡大地上齊心協力抗疫的恢宏畫卷徐徐鋪展,我不禁多次流淚。年初我在黃岡採訪時的一個個畫面和一張張熟悉的面孔頻頻浮現於眼前。”近日,黃岡日報社記者沈紅星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一名市州報新聞記者,獲評全國抗疫先進個人是至高榮耀。她說,抗疫精神將激勵自己努力在實踐中錘煉“四力”,踐行新聞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奔跑在一線,感動的淚、希望的淚止不住
“你確定要來嗎?為了你的安全,要不就電話採訪吧。”“沒事沒事,我會做好防護的,已在來的路上了。”這是2月25日黃岡職院隔離點負責人與沈紅星的對話。當天下午接近5點,在結束市疾控中心的採訪后,沈紅星來到該隔離點,採訪醫護人員、后勤保障人員和患者、社區干部至晚上8點多。
每天工作13個小時左右,這是疫情期間沈紅星的工作常態。她說:“新聞也要跟時間賽跑、跟病魔競速,我必須快點、再快點,離現場近點、更近點。”
沈紅星常常被溫情與堅毅打動。1月24日(大年三十)上午,沈紅星主動請纓,到黃岡市首家新冠肺炎定點醫院——黃岡市傳染病醫院採訪。也正是在那天晚上,沈紅星在抗疫採訪中第一次流下眼淚。“在那裡,我切切實實地看到醫護人員都是在用生命護佑生命。”那天的場景讓她記憶猶新,“當時醫院條件沒跟上,連氧氣瓶都需要醫護人員從一樓搬到三樓,他們中許多人都連續工作了10多天。有位醫生在接受採訪時,前一秒還在說話,下一秒就坐在那睡著了。”
這次隨值班醫生的採訪,從除夕夜9點持續至大年初一凌晨2點。
次日晚上,沈紅星再次在採訪中流下眼淚。當時黃岡已成為湖北除武漢外疫情最嚴重的地市,醫護人員緊缺讓救治無比艱難。那晚狂風驟雨,天氣寒冷。22點多,沈紅星來到黃岡紐賓凱酒店,准備採訪即將到來的首批援黃醫療隊——湖南醫療隊。23時許,載著湖南醫療隊員的4輛大巴車停在酒店門口,看到一群白衣天使陸續走下車,聽到酒店服務員一聲高過一聲地呼喊著“黃岡歡迎您!”沈紅星禁不住淚流滿面。
“如果你不了解黃岡當時疫情的嚴峻形勢,沒有深入醫院看到醫護人員幾乎都快達到極限的超負荷工作,你就無法體會我當時那種感動的淚、希望的淚。”后來,沈紅星一直跟蹤援黃湖南醫療隊,採寫了多篇稿件,其中湖南醫療隊黨員群體素描的稿件在《人民日報》刊登。
首進病區、跑遍市區,60多天推出近百篇報道
從1月20日到3月18日黃岡“四類人員”清零,再到4月全面推進復工復產,沈紅星在抗疫前線連續奮戰60多天,推出稿件、圖片、視頻等近100篇(幅)報道,總計10多萬字,其中在《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發稿近20篇次。
疫情伊始,因對新冠肺炎不了解,黃岡當地許多人被恐懼和焦慮裹挾。沈紅星第一個走進定點醫院和隔離病區,採訪一線醫護人員﹔第一個深入疾控中心,記錄核酸檢測和流調﹔第一個深入防疫物資生產重點企業,了解生產供給情況,及時發出權威報道,釋疑解惑。
戰“疫”期間,沈紅星跑遍了黃岡轄區內10個縣市區,見証了千千萬萬黨員干部、普通市民不計報酬的付出。34歲的陳阿香是蘄春縣人民醫院ICU護士,年底前,她帶著不滿一歲的孩子去北京和丈夫團聚。大年三十,看到蘄春疫情警報拉響的信息,她立馬改簽車票。由於“封城”等原因,她抱著孩子歷時三天兩夜,輾轉走回工作崗位。“90后”王嘉銘是援黃湖南醫療隊首批隊員,2月19日,他緊張地為兩位患者插管,成功從死神手裡搶回兩條生命。那一天,這個年輕人連續工作了15個小時,他說,以前“90后”被保護,如今要拿出黨員的擔當來。
時時被深深打動,沈紅星在採寫報道的同時,也號召多家企業捐資捐物累計達200多萬元,並參與黃岡中學校友會在全球發起的募捐,共獲得捐資捐物近億元。
沈紅星說,她慶幸在記者生涯中,與歷史的重要節點相交匯,親歷那些用生命捍衛生命的偉大。“榮譽屬於過去,記者永遠在路上。”走出抗疫的戰場,她將繼續深入一線,講好中國最基層的故事,傳遞中國好聲音。(記者 湯廣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