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鄉村影視,有好的題材但缺少好的作品

——訪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劉天金

2020年10月14日15:21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有好的題材但缺少好的作品——訪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劉天金

作為中國農民電影節主辦方之一的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在歷屆中國農民電影節的打造上力求出新、出彩,對農民影視這一細分領域也有著更深的認識和理解。為此,《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就本屆農民電影節的相關情況,以及鄉村影視產業發展等話題,與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劉天金進行了交流。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對於中國農民電影節的情況,請您做一個大體介紹。

劉天金:中國農民電影節創辦於2018年,與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一同誕生、共同成長,經過連續兩年培育,已經成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節慶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獨特品牌。

中國農民電影節與其他電影節的不同之處在於“三個強調”——強調農民主體,讓農民真正成為節日的主角,不斷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廣大農民群眾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強調價值導向,通過電影藝術本身的文化內涵和形式,推出更多謳歌“三農”、反映“三農”事業發展的精品力作﹔強調平台價值,在為農民提供更豐富更優秀文化大餐的同時,也為電影工作者提供了厚重的文化、創作的沃土,不斷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中國農民電影節從創立之初就明確不是一場晚會,而是鄉村振興的節點和高潮,更是推動地方文化繁榮發展的方向和起點。本屆電影節通過免費觀影、展映周等多種活動,促進品牌效應的形成﹔通過建設“國際鄉村電影數字館”,打造可移動的農村汽車影院等,努力豐富農民文化生活,促進鄉村文化建設,盤活城鎮廣場資源,拉動地方文旅產業。

全世界有幾百個電影節,專題性的電影節也有150多個,而農民電影節隻有一個。打造中國農民電影節,就是想解決兩個問題,其一是解決農民看電影的問題。幫助鄉村電影回歸公共文化產品屬性,讓農民多看電影、看好電影,將有特色的鄉村電影集中展映,給農民送上文化大餐。其二是解決看農民電影的問題。通過電影節支持創作更多更好的“三農”題材電影,讓社會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今年豐收有著不一般的意義,對於影視人而言,您是如何看待的?

劉天金:今年的豐收來之不易,在疫情、自然災害等艱難環境中,我們克服了種種困難,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們要用多元的文化形式把這些好的現象反映出來。

同時,豐收既包含物質層面,也包含精神層面,農民對文化也有更多的期盼和追求,這是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要提供更多的文化產品,電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在鄉村影視產業發展方面,您認為各方還可以提供哪些助力?

劉天金:就鄉村影視發展而言,不同年代出現了很多好的作品,甚至在一些階段還出現了鄉村影視的文化現象,值得肯定。但整體來看,鄉村影視發展還相對滯后,這與我們農業大國的身份不匹配,需要各方一起補“短板”。

可以看到,改革開放40多年,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農村改革有很多經驗,包括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都是歷史壯舉。“三農”事業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選題和題材,但是,作品的相對匱乏和題材的豐富性是不相稱的。

我們有好的題材,但缺少好的作品,究其原因就是缺少好的創作者。其實,扎根鄉村影視創作需要情懷。因此,幾屆中國農民電影節都在利用各種方式積極倡導、引導更多人投身於鄉村影視創作生產,關心、關愛鄉村影視。作出積極貢獻的藝術家、演員,我們也通過頒獎等形式予以肯定,其目的就是想促進更多的藝術家和主創人員帶著更多的情懷參與到鄉村影視作品中來。

就發展而言,鄉村影視如果完全產業化和市場化是很難推動其發展的,這也是由其性質決定的。將其定位為公共文化產品,便於得到政府的更多支持。當前,在鄉村影視創作上,已經有一些支持而且不斷在加大,但整個產業的需求和扶持力度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特別是推動鄉村振興、文化振興方面還需要更多的、持續的多方支持。(記者 李雪昆)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