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期間,與會者共同探討
給“后疫情時代”的電影市場“加溫”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曾一度令整個電影界進入“嚴冬”,但是影院恢復放映后,市場“加溫”的速度卻遠超想象,這令電影人振奮的同時,也需要中國電影人更加清醒地意識到,“后疫情時代”的電影創作者、藝術家應該以什麼樣的作品來實現對社會責任的承擔。為此,在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期間,電影制片、發行、放映等不同領域的從業者也重點探討了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電影產業的變化、趨勢和應對之策。
堅定信心 明確方向
在“后疫情時代”,中國電影經過了一段沉悶的、焦慮的等待后,終於迎來了復工復產,成為首個滿血復活的電影大市場。
選擇影院復業初期上映的《八佰》,在收獲近30億元票房的同時給電影市場帶來了第一道曙光。對此,華誼兄弟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中磊感嘆,《八佰》隻做對了一件事情,就是勇敢地第一個站出來上映,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是因為得到了包括從主管部門、投資方、發行方到行業伙伴、院線、觀眾在內全行業的支持。
“政府對於電影行業的優惠政策,讓《八佰》在8月產出的20億元票房不用交專資﹔多個項目合作伙伴都第一時間表示積極配合﹔院線排映也很踴躍﹔目前已經有8000多萬人次在影院觀看了《八佰》。我感覺《八佰》非常榮幸,而且今后很難再有一部電影能得到整個行業這樣大力度的關愛和關懷。”王中磊說道。
貓眼娛樂首席執行官鄭志昊坦言,“疫情期間大家的互助和堅持很讓人感動,因為這個行業裡有愛,因為從業者沒有離行業而去,所以我們對行業有信心,對當下有耐心。”
上海電影集團在3月推出了影院紓困基金,在疫情得到控制、開始穩步復工復產后,繼續投入資金拍體量較大的電影。據上海電影集團董事長王健兒介紹,目前建黨100周年的獻禮影片《1921》正在拍攝,和王家衛合作的《繁花》也在穩步推進中。“在中國電影需要投資,需要優質內容的時候,上影願意有所擔當,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談到對未來的規劃時,王健兒表示,疫情沖擊不一定是壞事,但想把壞事變好事不是一腔熱血就夠的,需要前瞻性的計劃,整體性的戰略,“特別期待在政府層面拿出整個電影產業在‘十四五’期間的規劃,提供更多政策,為電影產業的發展指明方向。”
優化結構 打磨內容
在新的一輪需求中,如何做大做強中國電影市場,是電影人疫情期間深度思考的問題。
“要讓電影產業更具活力、得到更加科學合理的發展,需要解決結構性問題。”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智鋒表示,從產業本身來講,需要在單一和同質化的架構中拓展新的空白領域,在產業鏈過短、過足的情況下來延伸、拉長和拉細電影產業鏈的上中下游、中間的過渡環節﹔電影藝術生產過程中,需要提升中等規模影片的佔比﹔人才培養方面,需要在打造國際型、復合型、精專型人才方面下功夫。
談及“后疫情時代”的電影復蘇對電影產業的影響和改變,萬達文化集團執行總裁曾茂軍有三點感觸:“首先是保証現金流,能不出的錢盡量不出,能少花錢的就少花﹔同時,在疫情沖擊下,中國電影未來會重新洗牌,低效影城會進行整合,中小影投公司的運營成本增加﹔此外,對於電影產業而言最重要的還是內容,疫情期間大家都在磨內容,把過去想拍卻沒有時間打磨的劇本打磨了出來,累計有40部左右,預計將在未來兩年以電影、電視劇以及網絡大電影等形式與觀眾見面。”
“在萬物互聯互通的5G時代,中國電影人更應繼續發揚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傳統,把鏡頭對准中國大地。”談及中國電影的內容創作,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張宏表示,要立足於中國人不斷奮斗、書寫中國傳奇的堅實大地,雕刻民族奮進的靈魂﹔行走在由高速、規模化發展向常態、集約化發展的康庄大道上,實現以內生動力追求中國電影的高質量、內涵式發展﹔致力於實現電影強國的夢想,肩負起傳承中國文化、在全球文化重構的格局中引領中國文化發展的責任和使命,和中國億萬觀眾一起,用電影共同構筑起中國精神、中國價值與中國力量的時代表達。
“從商業邏輯和市場決定上來講,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隻要能保証高質量的電影,影院就能很好地活下去。”王健兒說。
相輔相成 共同促進
“在院線裡取得高票房的電影,在互聯網上的播放量也會有較好的成績,其實它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關系。”疫情期間,院線發行和互聯網發行的關系受到了行業的廣泛關注。對此,愛奇藝影業總裁亞寧談道,在疫情初期,互聯網平台流量和會員增長比較明顯,但隨著疫情的發展,缺少內容供給的視頻平台也受到一定影響,流量和會員增長速度出現回落。
對此,淘夢創始人陰超表示贊同,他認為,在觀眾面前,院線電影和網絡電影是“命運共同體”,而“對手”是游戲、短視頻等其他娛樂方式。在疫情期間可以看到,院線和網絡其實是互補的關系。“一方面,當電影熱度下降時,觀眾對網絡觀影的熱情也會下降﹔另一方面,在院線大片之外,網絡電影提供了玄幻、古裝等題材,既豐富了觀眾的選擇,也能夠通過小成本的投資和制作,為中國電影儲備、鍛煉更多的年輕人才。”
鄭志昊也認為,今天中國線上線下的觀影人群高度重合,線上線下已經構成了行業共同體。
“互聯網發行能夠分流小成本影片影院發行的壓力,小成本影片變現能力和變現效果比院線會更好,而院線票房的高漲也能促進大體量影片在互聯網平台窗口期的收益,兩者是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的關系,只是在操作模式上需要我們繼續去嘗試和探索。”亞寧說。(記者 郝天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