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北京日報:"助騙為虐"的平台該當何責

胡宇齊
2020年10月16日07:39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助騙為虐”的平台該當何責

近日,一則《六旬追星女子:我要嫁靳東,勇敢活一次》的社會新聞引爆輿論。當事人沉溺於所謂演員“靳東”的短視頻,深信與偶像相戀,甚至離家出走……盡管明眼人一看便知,這位阿姨心心念念的“靳東”,不過是個利用視頻剪輯配音等手段拼湊出的“李鬼”賬號,然而如此賬號竟活躍異常,且據報道,短視頻平台上僅“假靳東”相關賬號一度就有2000多個,著實讓人震驚。

假冒名人事件並不新鮮,在“眼球經濟”時代則更加光怪陸離、花樣層出、變本加厲。先吸引眼球、賺取流量,后索要禮物、推銷產品,已明顯涉嫌詐騙。放眼短視頻平台,這樣的騙術“模板”曾有泛濫之勢,不僅有“靳東”表白,還有“馬雲”愛上你,“楊冪”與你聊天……落入騙局、損失錢財的中老年用戶大有人在,甚至還有年輕人中招。

“李鬼”橫行,誰之過?假冒明星賬號,涉嫌侵犯肖像權、姓名權、名譽權及詐騙,理當依法嚴懲。靳東工作室已發表聲明,從未在該短視頻平台開設賬號,並將追究冒充者的法律責任。但此事顯然不能隻靠同是受害者的明星本人來打假,一個不能忽視的角色,就是短視頻平台。客觀上看,“李鬼”賬號五花八門,平台在流量熱度中賺取收益,卻沒有盡到基本的審核與監督之責。造假方式十分粗劣,平台卻頻頻“失明”,難免有“裝睡”之嫌。網友發現,目前短視頻平台上的“假靳東”賬號已批量刪除,但碰瓷其他名人、明星的賬號依然不少。打假驅“鬼”行動的速度,恐怕還跟不上期待。

最新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網絡視聽產業各細分領域中,短視頻市場規模佔比最高,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達110分鐘。蛋糕大了、賺錢多了,守土之責更應跟上。過往,短視頻平台因“玩命”、色情、審丑等內容屢屢被抨擊,面對輿論追問,無不“誠意致歉”,但事后常是“按下葫蘆浮起瓢”。有學者直言,“視頻平台不當內容的‘公然傳播’,是審核不力與有意放水兩者的綜合結果。”如何處理惡劣內容和帶毒流量,已不僅僅是平台自身的經營態度問題,而是遵規守法的原則立場問題。坐視放任每天發生在自己平台上的大量欺詐行為,無異於“助騙為虐”。

從法律角度看,平台如未盡到信息審核義務,甚至因之侵犯用戶權利,必須承擔責任。目前諸多違規行為面臨的處罰,多半是約談及短時間內下線,這與惡劣內容造成的社會危害、與平台獲取的收益相比並不相稱,無法喚醒“裝睡的人”。消除“罰”與“利”間的“剪刀差”,多動真格,罰出痛感,才能倒逼平台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讓網絡空間更加清朗。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