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北京青年報:"打工人"自嘲背后也有堅韌與奮斗

針未尖
2020年10月28日06:47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打工人”自嘲背后也有堅韌與奮斗

最近,“打工人”這個詞火了,不僅有各種段子和表情包在網上流傳,就連朋友之間聊天,可能都會先問候一句,“你好,打工人!”在這裡,“打工人”是對所有從事體力勞動或者技術勞動的人的統稱。無論是在工地搬磚的工人,還是坐在辦公室“996”的白領,抑或是中層領導、創業者,都可以自稱“打工人”。

“打工賺不了幾個錢,但多打幾份工可以讓你沒時間花錢。早安,打工人!”“累嗎?累就對了。早安,打工人!”“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打工人!”“沒有困難的工作,隻有勇敢的打工人!”……網友熱傳或自創的這些關於“打工人”的段子和表情包,充滿自嘲與寬慰,道出許多人的心聲,很容易讓人產生強烈的共鳴,特別是最初滿懷夢想,最終受困於現實或隻能接受現實的年輕人。

“打工人”段子和表情包流行背后,是年輕人對某些職場現實的“吐槽”,對生活重擔的調侃。想當初,剛入社會,年輕人普遍想“干一番事業”“拼一份前程”,然而,隨著時間一步步往前推移,才發現現實總是沉重的,“干事業”“拼前程”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無論白領還是藍領,無論是上班族還是創業者,工作不一定就是干事業,但一定是打工——本質上仍是賺錢生活生存、買房買車、結婚生子、奶粉尿不濕、子女的教育等等。正因如此,“打工人”段子和表情包,能成功跨越各行各業的職業身份,形成一種共識,其實大家都是“打工人”。

對某些職場現實“吐槽”,對生活重擔的調侃,從某種意義上講,表明不少年輕人在自我認知上實現了覺醒,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年輕人最終要學會務實地工作與生活,多務實、少務虛才是年輕人常態化的前進方向。有人說,年輕人至少要將70%的精力用於務實,最多將30%的精力用於務虛。而多務實、少務虛的前提就是認清自己,構建一種實際的身份認同,不把時間與精力,過多地浪費在不切實際的憧憬與幻想上,從而對未來充滿迷茫。

另一方面,在自我認知上覺醒,認識到大家都是“打工人”,有助於消除“職業鄙視鏈”,至少可減輕職業鄙視程度。正如網友所說,長期以來,人們喜歡把職業分為三六九等,工資低下,待遇不好,干苦活重活的群體才叫“打工者”,每天坐辦公室、寫代碼、談生意、開會議等群體才叫“為夢想奮斗”,甚至於金融從業者看不起程序員,程序員看不起門店導購。然而,“打工人”一詞風行,不管是高管、碼農還是建筑工,大家不分職業不分薪水,坦坦蕩蕩都是“打工人”,沒有誰比誰更高貴,這是不是表明以前的職業偏見正在慢慢消散呢?

我們也要看到,“打工人”段子和表情包也透露出“打工人”在沉重中的堅韌、在不甘中的奮斗、在平凡中的追求。比如,“老天爺不會辜負你每一滴汗水,它們都會體現在你老板的賬戶余額裡。早安,打工人!”“打工人,與生活負隅頑抗,與老板據理力爭,與客戶百般耐心溝通,與周一的鬧鐘搏斗,頑強不屈的意志天地可鑒。”這些段子傳遞出,雖然人在打工,卻不卑不亢,透露出一種自嘲式的堅韌,相比於佛系、喪文化,它帶有更積極的樂觀主義色彩。

羅曼·羅蘭曾說:“世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每一個平凡的“打工人”就是如此。除了對“打工人”的自嘲予以傾聽、理解,也要意識到,工薪收入者既是勞動人口結構的主體部分,也是社會運轉的中流砥柱,“打工人”需要得到切實的保障與支持、關切和關懷,他們才能帶著堅韌與奮斗,堅定地走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