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拒絕投喂:賦予消費者關閉算法的權利

任然
2020年10月28日06:52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拒絕投喂:賦予消費者關閉算法的權利

  “算法”這個詞,相信隻要使用智能手機的人都或多或少聽說過。前段時間,“被困在算法裡的外賣騎手”話題就引發大量關注。關於其中的是非,這裡不作判斷。但需要指出的一個現實是,在今天其實每個上網者都處於無所不在的算法牢籠中——任何一個App都有可能利用算法對用戶進行投喂。

  日前,《半月談》的一則評論稱,讓孩子走出“算法困境”已成為當下社會的重大課題,需要社會各界合力破解。文中所給出的建議之一,就是認為互聯網平台應對系統進行更新升級,設置“關閉算法推薦”的選項,給用戶自主選擇觀看內容的權利。該觀點引發不少共鳴。有人指出,何止是孩子,成年人也應該獲得選擇算法的權利。

  客觀而言,無遠弗屆的算法不只是在我們這裡才有,它堪稱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個共有現象。像在美國,就有人專門致力於對抗硅谷互聯網公司讓人上癮的設計理論,並稱其為“人類生存的一大威脅”。從積極的方面來說,算法契合了人性,能夠最大化滿足個人的信息偏好。這種精准投喂運用在其他領域,比如網絡購物、叫外賣上,可以幫助消費者最高效地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但是,為獲得算法便利所要付出的“代價”,同樣不容忽視。因為算法看似是對人性的順從和迎合,實際上逐漸架空了人的自主選擇權利,甚至削弱你的個人意識——很多人陷入算法的囚禁而不自知。不夸張地說,現代人可能除了睡覺時間不受算法控制,從醒來拿起手機的那一刻起,都進入了算法的操縱之中。

  有人說,這是發生在現代人身上的一種心甘情願被“奴役”的現象。而面對“被奴役”還欲罷不能,這才是最可怕的。從小的方面說,無處不在的算法讓更多人進入“信息繭房”,每個人所看到的、聽到的,都是被精心算計和投喂的。且不說,它可能給個體帶來的封閉和麻痺,其與互聯網本身的開放精神、多元視角也構成了沖突。

  從大的方面來說,當一個社會有無數個體蜷縮在“信息繭房”之中,這是否會加劇社會不同群體之間的分裂,制造更多的偏狹和偏見,確實值得擔憂。即便算法將如何重新塑造個體,對社會的思想、文化乃至運行機制產生影響,還未有權威結論,但從已有的疑問來說,在崇尚算法便利的同時,不應該完全無視其伴生的風險。

  全面排斥算法,可能是一種“烏托邦”情緒。但是,鑒於算法可能存在的弊端,至少不應該把它當作一件理所當然、隻能服從的事情。把選擇權交給每個個體,或是一種相對務實的趨利避害之道。從技術上看,這也應該不難。唯一的難題可能在於它可能影響到網絡平台的商業利益。但是,有多大的能力,就應該承擔多大的責任。中國目前在各個領域都涌現出了巨頭式互聯網企業,是時候考慮在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之間實現更周全的平衡。

  當然,為達到這種新的平衡,僅靠平台的自覺是不夠的,監管層面也應該有相應的跟進和規范。最近,這個方面恰恰具備改變的契機,那就是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正在征求社會意見。其中規定,通過自動化決策方式進行商業營銷、信息推送,應當同時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征的選項,這算是對大數據“殺熟”說不。在此基礎上,能不能再進一步,要求每個互聯網平台都賦予消費者可以關閉算法的權利?

  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人會被“機器”替代嗎?這是一個時常引發討論的話題。相關結論應該說是比較清晰了。但相較於人工智能對“人”的挑戰,如何避免被算法“囚禁”,其實是一個更具現實感的問題。隻不過,因為算法更隱蔽,因為它給個體帶來的“麻痺”,並未受到應有的關注和嚴肅討論。這本身其實就是問題所在。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