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與時俱進,面向主流培養高手

2020年10月28日07:01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與時俱進,面向主流培養高手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02年建院伊始,便確定“素質為本,實踐為用,面向主流,培養高手”的人才培養理念,由范敬宜、柳斌杰先后兩任院長領銜,系統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教育,重實踐、跨學科、國際化,近20年來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教學實踐體系和人才培養的特色傳統。

學院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構建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新聞傳播教育體系,培養國家需要的戰略型人才。學院為中央和地方的主流媒體、各級政府的重要部門培養、造就和輸送了一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截至目前,主流媒體就業率、重點崗位就業率始終居前列。

其中,國際新聞傳播碩士項目的學生,有90%以上到我國主流媒體、政府和大型國有企業相關部門工作,包括擔任我國主流媒體駐外記者、首席記者﹔全球財經新聞英文碩士項目的國際學生,分布於60多個國家,其中不少成為“知華派”的新聞傳播工作者。

清華新聞傳播教育於新世紀才正式開展,年輕、小型,所以明確以特色立院,主要堅持3個方面的教育特色。

培養專業能力和家國情懷

清華大學非常重視家國情懷的教育。新聞與傳播學院每年都在清華大學的部署下組織社會實踐分隊,前往老少邊窮地區進行社會實踐工作。同時,新聞傳播的專業課程如新聞採訪與寫作、視聽傳播類實踐課程,堅持採用大篷車課堂、浸入式教學模式,將課程開在祖國四面八方的大地上,師生足跡遍及祖國的各個地區,如福建、廣西、雲南、四川、重慶、西藏、新疆、黑龍江等地的縣鄉。通過社會實踐,學生不但可以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國國情,而且能夠有針對性地開展調研和報道,對我國的農村經濟、鄉村教育、基層人民生活、人口和計劃生育、社會穩定等關系國家發展大計的課題,有了更切身的體會。

推出了一批學生的重點調研報告,還推出了一批優秀的學生報道作品,包括文字、視覺類如《鄉村八記》《農民中國》等,均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贊揚﹔再如《清華校友扎根新疆》《澆灌:江蘇教育援疆紀實》,紀錄片《共產主義大廈》《天寧市場》等優秀作品,獲得了清華大學校級優秀畢業論文﹔此外,推出的師生的作品《喜馬拉雅天梯》《我在故宮修文物》、在疫情期間的《手機裡的武漢新年》等影視類作品,均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可。一些學生在基層實踐中進行了人生的選擇——畢業后去基層工作。

清華新聞傳播的專業實踐課程還開到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邊遠地區,包括堪察加半島、唐努烏梁海、尼泊爾、斯裡蘭卡等﹔全球領導力課程開到了世界各大洲,與中國海外媒體、央企國企等聯合拓展學生的視野。

培養前沿交叉型人才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聞宣傳工作的講話精神,立足前沿領域和交叉學科,培養在國際上有影響力、在中國有引領性的傳播人才,打造國際新聞、數據傳播、健康傳播、創新創業的人才項目集群。

學院充分發揮清華大學的多學科優勢,聯合多學科率先開發了數據類、編程類的新聞傳播專業課程﹔率先開設了融合媒體本科專業。開發清華大學未來媒體實驗室(包括認知傳播實驗室),打造多元化的大數據平台,圍繞融合傳播、輿情分析、數據傳播等領域開展工作。

著力打造國際新聞傳播人才

在培養國際人才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面向兩個方向,一是培養中國的對外傳播人才,二是培養國際“知華派”國際人才(留學生)。作為中宣部、教育部委托培養國際新聞傳播后備人才的學院,10多年來為國家主流媒體輸送了優秀的對外傳播人才。國際新聞傳播碩士專業經過了10多年的發展得到了各個主流媒體的充分認可。

深度融入國家戰略思維,在學術型碩士(新聞學與傳播學、國際新聞傳播)和專業型碩士(2個英文項目+2個中文項目)人才培養方面,加強中國在世界話語權方面的目標引領意義,從戰略層面全面提高新聞傳播的理論要求和實踐能力。

學院開設的面向全球招生的英文項目(全球財經新聞碩士)已經創辦12年,已經招收過60多個國家的學生,目標是培養“知華派”傳播人才,為世界輸送優秀傳播人才。學院與國際頂尖的美國南加州大學的傳播學院和工程學院聯手創建數據傳播國際雙碩士項目,面向國內外的優秀學生,致力於打造世界一流的創新型人才。

(作者陳昌鳳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