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藝是現實生活的敏銳"探測器"
網絡文藝是新時代中國最具創新特征和時代特點的文藝形態之一。伴隨互聯網技術在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的泛在應用,網絡文藝向社會精神文化領域加速滲透,正在迅猛成長為一種強大的社會塑造力量。近年來,相比於網絡文藝實踐的巨大體量和高速發展,網絡文藝的理論探索則顯得滯后,大多停留在感性化、表層化、碎片化的經驗認知。網絡文藝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事業中發揮更大作用,迫切需要更加學理化、深度化、體系化的理論指導,以推動這一新的文藝實踐從自發走向自覺,切實增強自信。那麼,面對氣象萬千、色彩斑斕的網絡文藝洋洋大觀,網絡文藝基礎理論建設該如何著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重要論述這一直接體現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中國化、時代化的思想創新和理論創造,為網絡文藝基礎理論建設奠定堅實基礎,提供基本遵循。
網絡文藝各環節主體都和人民相關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中,明確要“大力發展網絡文藝”。近年來,全社會高度關注網絡文藝發展,持續關注新文藝組織新文藝群體狀況,這不僅為網絡文藝實踐奠定了基礎,也為網絡文藝的理論建設提升了自信。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這當然主要是從文藝的精神取向、精神力量上而言。但若具體到一種文藝形態看,網絡文藝作為新興科學技術帶動社會生產力發展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新寵兒,所呈現出來的普及程度和影響程度,已經展露出成長為時代文藝典型形態的潛在能量。網絡文藝生產、傳播、消費各環節的主體都是人民群眾,所以,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人民生活是文藝的創作源泉,人民群眾是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這一系列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基本觀點,在網絡文藝的成長中,以嶄新的樣態不斷呈現出來。這些新的樣態又在實踐中對文藝大眾化、文藝創造力的釋放,文藝推動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等不斷做出具有強烈中國化、時代感的鮮活詮釋。與歷史上許多新文藝類型的發生和成長一樣,網絡文藝在其“野蠻生長”初期也曾存在一些爭議,但其天然的人民性終究會得以充分彰顯,人民坐標在自我認知中會逐步得以強化,這既是其理論自信的根源,也是其理論建設的基點。
網絡文藝不是“網絡”和“文藝”的簡單疊加
當下,網絡文藝的實踐極為豐富多彩,總體透射出來的時代精神朝氣蓬勃。在個體文化層面鮮明體現出對新時代生命價值、愛情幸福、生活審美的活躍表達,在民族文化層面強烈體現出對家國情懷、修齊治平理念、復興夢想的堅定追索,在人類文化層面更是毫不掩飾地體現出中國風格、中國智慧、中國經驗、中國方案的潛移默化,彰顯出中國文藝的獨特創造和深刻魅力。這些藝術創造與表達,實際上與時代命題息息相關,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而其藝術表現方式又為廣大群眾特別是年輕人所喜聞樂見。當然,從目前來看,這些創造與表達總體上還處於網絡文藝成長中的自發階段,還沒有在理論上進行系統的總結和梳理,在實踐中有待繼續成長和提升。經過最初的爆發期,今天的網絡文藝走到了從“量”變到“質”變的瓶頸期,迫切需要科學的系統的理論指導。
作為新生事物,網絡文藝實踐直觀體現了諸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所以目前涉及網絡文藝的研究,從行業管理、產業發展、媒介傳播、技術應用等諸多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討論,但恰恰在觸及文藝本質屬性、在深層學理上有所建樹的不多。這些交叉研究當然都可以為網絡文藝基礎理論建設提供豐富養分,卻不能替代文藝的本質規律,不能對作為精神文化產品的網絡文藝提供系統性、根本性的指導。網絡文藝作為互聯網技術進步催生的文藝新形態、新類型,與歷史上每一次技術進步催生的新文藝形態、新文藝類型一樣,其本質既屬於文藝范疇,同時又是文藝范疇的全新創造和發展。所以,既不應把網絡文藝和與之相關的商業運行、市場運作、娛樂消費等混為一談,也不能把網絡文藝看成傳統文藝形態與傳播媒介、傳播技術的簡單疊加。新的文藝形態必然具有新的內在屬性和獨特規律。就像電影不是攝影與幻燈放映技術的簡單疊加、電視不是電影與電視機媒介的簡單疊加一樣,網絡文藝具有全新的獨特的審美意象、審美理念、審美語言和審美實現方式,具備全新的獨特的審美知覺體系。隻有不斷深化探究其本質屬性和獨特規律,才能夠真正夯實網絡文藝理論支點,充分激發理論自覺。
網絡文藝要明確區分“美感”與“快感”
毋庸諱言,網絡文藝在“野蠻生長”的初期階段泥沙俱下,摻雜了不少粗制濫造、低級趣味、頹廢萎靡、是非不分、腐朽荒誕的內容,存在著許多利用商品規律裹挾藝術規律、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情況,甚至出現利用年輕人青春逆反心理偷換概念,用“藝術創新”“藝術個性”“藝術自由”等誘導“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的現象。這也正是網絡文藝一度被廣為詬病的主要原因。這裡面既有資本市場的推波助瀾,也有西方價值觀的借機滲透,更有創作個體的浮躁和急功近利。這些問題需要在網絡文藝實踐中以“正風”強化自律,配合“他律”,才能切實有效得到校正和解決。
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的根本宗旨是為人民創作。網絡文藝當然不能例外。如果在通俗和低俗、希望和欲望、美感和快感的取舍上把握不住,網絡文藝就無法喚起真正的審美啟迪,無法通過溫潤心靈、陶冶情操、激發情感共振實現高尚的精神引領和正確的價值引導。對網絡文藝所存在的種種現實問題梳理解決的思路、方法、過程,恰恰正是網絡文藝基礎理論建設豐富的切入點和增長點。近年來,網絡文藝創作的精品化取向、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大幅增長、評價唯瀏覽量唯點擊率的普遍取消,都是在日益深入的理論思考引導下的正向發展,同時也通過發展實踐不斷豐富完善著網絡文藝的理論建設。
當下,網絡文藝日新月異,可以說是新時代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敏銳的探測器。要正確認識、充分理解、深刻把握,其基礎理論體系的建立和建設已是當務之急。當然,網絡文藝的飛速變化也讓我們意識到,這一基礎理論體系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勞永逸,是一個與實踐並行發展、相互促進的過程,而這恰恰也正是理論建設的魅力與活力之所在。
(作者:彭寬,系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副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