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廣播電視台雷蒙:草原上的三場比賽
我來自美麗的大草原,今年快60歲了。跑新聞幾十年,我有許多故事。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比賽的故事。
在北京正北700公裡,渾善達克沙地西北邊緣,有一個蒼涼偏僻的草原村落,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紅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1983年草畜雙承包時,牧民們雖然分到了羊和草場,但那草場沒什麼草,就是半沙漠化的鹽鹼地,年人均收入才40元,不到全國農民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當時的嘎查支部書記就是村支書,一個20多歲小伙子,他能有什麼辦法調動牧民積極性呢?
比賽,比比看誰致富快!就像草原賽馬,總能激發出牧民們心中的斗志。
可是沒想到,牧民們倒是被調動起來了,大麻煩也來了!本來就半沙漠化的這片草原上,羊群的數量翻了十倍,脆弱的草場承載不了嚴重沙化,曾經最好的牧場,當時連隻老鼠都藏不住了。有的牧戶趕著自家上萬隻羊回來,遠看還以為沙塵暴來了。這沙塵都吹進了北京,刮到了華北啊。
這場比賽,徹底輸了!
怎麼辦?支書挨家挨戶去勸,見人就說他的“踢腿論”,您聽聽是不是這個理兒:“一頭牛四條腿,五隻羊20個蹄子,牛吃飽了臥下,羊吃飽了四處刨蹄子啃草。一頭牛和五隻羊吃的草料差不多,收益差不多,養起來還省事,但哪個對草場的破壞大呢?咱得減羊保草原啊!”牧民們嘴上接受,但心裡就是舍不得賣掉成群的羊,因為這是牧民唯一的財富,是命根子啊。
怎麼辦?比賽!支書說:“我用自家全部財產做抵押,如果誰家養牛減羊,收入少了,就算我輸,你少多少我給補多少!”
這可是場拉力賽,因為草場隻能靠減少放牧自然恢復啊。2005年我在支書家草場看到,經過好幾年的休養生息,春夏返青時,植被蓋度15%,高度8厘米﹔四年后,我再去時,支書拿著尺子量出植被高度16厘米蓋度35%時,大老爺們眼淚都下來了。
那一年,支書家的一頭牛賣出了8隻羊的價錢,嘎查的萬羊大戶也終於開始減羊增牛了。從此這片草原上,“咩”少了,“哞”多了,黃沙少了,綠草多了。
這場減羊增牛保草原的比賽,牧民知道了牲畜不是命根子,草原才是命根子。
第三場比賽升級了,比生態,整個錫林郭勒大草原都加入了。
幾百公裡外的一位牧民大戶來參觀說:“我2萬多畝草場,養了300多頭牛、150多匹馬、300多隻羊,年收入60萬,都比你多!”
支書說:“我家5626畝草場,隻養50頭牛,牛均100多畝,年收入40多萬。你看我這草,你看我這牛,一年支出三兩萬,純收入近40萬!”
大戶服了說:“哎呀,我每年買草料就得40多萬,還雇了倆人呢。我一年純收入,最好的年景才有10多萬啊”
其實支書早就把自家的草場劃分為4大4小共8塊,大的做季節輪牧,小的專供懷孕母牛和小牛犢,還專門給野生動物留出了草場,鹿、狍子、狐狸,天鵝、大雁都是常客,支書沒事就貓在草叢裡拍他的“動物世界”。
這位嘎查支書不簡單吧,他就是開國將軍廷懋之子,是1974年下鄉插隊並一直扎根牧區的知識青年, 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被授予“最美奮斗者”稱號。他的名字叫廷.巴特爾,巴特爾的蒙古語意思是英雄!也是我跟蹤報道近20年的採訪對象。
30多年的三場比賽,當地牧民年人均收入突破兩萬,翻了500倍,比全國農民平均水平高出1/4,真是比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道理,草原贏了,中國北方這道亮麗的風景線贏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一定會贏得更精彩。
作為從業幾十年的老記者,我也在比賽。那就是誰能把故事講好,講更多的好故事。這場比賽我將繼續進行下去!
牧區採訪就業扶貧
新冠疫情防控清除社區垃圾
雷蒙2001年1月至今,在內蒙古廣播電視台先后任經濟生活頻道《百姓熱線》、《雷陣語》、《雷蒙公益》欄目制片人、主持人,三檔節目都是內蒙古的品牌節目,深受觀眾喜愛和信任。
(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國家廣電總局、中國記協主辦的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決賽日前舉行,由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全國性行業類媒體層層選拔推薦36名優秀記者講述了他們參加“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輿論監督報道的親歷故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