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

深圳廣電集團欒少文:心中有柔情 筆下有擔當

2020年11月02日15:49 | 來源:中國記協網
小字號
原標題:深圳廣電集團欒少文:心中有柔情 筆下有擔當

隻為心中的那束光

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 欒少文

這是一個蘋果,當你看到它,會想到什麼?平安?健康?2018年3月9號,一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卻給一個女嬰致命一擊。在深圳市兒童醫院的重症監護室,我見到了這個頭已經被砸得變了形的孩子,她叫小米果。孩子的姥姥在我面前做著這個動作,她說“那蘋果砸在了果兒的頭上,在我跟前兒碎成了渣”。她做著這個動作,好像還在抱著她的小米果。這一消息播發后不久,高空拋下蘋果的人終於現身了,是一個住在24樓的11歲的小女孩,她在把蘋果扔給陽台上的寵物狗的時候,掉了下來。直到今天,已經三歲的小米果,還不會走路,隻會叫一聲媽媽。今年四月,法院一審判決肇事者家庭賠償185萬元。24層樓,70米的高空,一個蘋果,成了兩個家庭的痛。

這樣的悲劇還在不斷上演,去年,深圳的一個小區,一扇玻璃窗從天而降,砸中了五歲的男童小宇航,孩子的媽媽蹲在地上崩潰大哭,無助、絕望,她一聲聲嘶吼,小宇航還是離開了我們。這讓我細思極恐,這是懸在城市上空的一把劍,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那個不幸中招的人。我該做些什麼?我能做些什麼?能不能把這扇窗戶帶回來?我們要舉辦一場高空墜物警示展,向高空墜物開戰!

隨后的一段時間,我和同事們每次採訪高墜事件,都會做一件相同的事兒,一個個翻找垃圾桶,把這些掉下來的菜刀、鋼管、避雷針……都撿了回來,這一系列“另類”的展覽,走近了社區、學校,一個個奇形怪狀的展品,刺痛了參觀者的神經,引發各界對高空拋物的大討論。同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提交建議案、議案,希望推動深圳對高空拋物的立法。我們的報道引起了深圳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去年7月,《深圳經濟特區物業管理條例》進入第三次審查,特別增加了懲治高空拋物的內容,高空拋物以立法的形式寫入物業管理條例,這在全國成為首創。物業小區開始安裝對空攝像頭,和居民一起形成文明公約,在台風來臨之前,關好窗戶、收好花盆兒。

高空拋物的報道,成為深圳本地“建設性”輿論監督的一個典型,如何更貼近百姓生活,我們一直在路上。去年,有觀眾發來這樣一張圖,一位市民彎著腰在社康中心的窗口咨詢。來到現場后,我看見這樣一幕,當時嚇了一跳,這是一個人的背影,他的腰彎成了90度。工作人員給我說,這些矮窗口,是源於早些年醫患關系的緊張,現在不管是醫生還是患者,都感到這窗口不方便。我把這個情況反應給了社康中心的上級單位,他們當場就把窗口的玻璃給拆了。就這樣一錘子就能解決的小問題,卻引發了很多人的大倒苦水,這條新聞在新媒體平台播發后,很多網友在公眾號上留言,說他們也遇到了這樣的矮窗口,我們就一家一家走訪,看著他們一塊一塊地把玻璃敲掉。全市各大醫院主動展開自查,共排查出了矮窗口有40多處。

除了矮窗口,還有矮凳子,這是深圳街頭的公交站台候車凳,它的標准高度是不低於40公分。后來街道辦、城管部門對道路進行了品質提升,因為凳子屬於其他部門就沒管了。路面墊高后,凳子就變矮了,一些腿腳不便的老人,一屁股坐下去,就會一個趔趄摔倒。採訪中,每到一處,我都拿著卷尺去測量,34公分,27公分,23公分!這組報道歷時6個多月,各區的交通運輸部門全面排查,全市共整改了70多處矮凳子。

一個蘋果,一個矮窗口,一條矮凳子,起初都是尋常的新聞案例。有人會說,矮凳子算新聞嗎?不就是矮了點,至於一追就是半年嗎?對新聞工作的使命與擔當的思考,這些年也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春節前,深圳一個保障性住房小區迎來2200戶居民的集中入住,出現了垃圾清運不及時的情況。夜裡11點鐘,我跟同事來到現場採訪,恰逢小區停電了,這時有人拿起手機給我們打起了燈,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住戶加入,燈光越來越多,小區裡成了一片“星星”的海洋。採訪中大伙兒達成了共識,物業增加人手,居民做好垃圾分類,問題順利解決了。

拍下這張照片的那一刻,我想,我們媒體人的工作,不就像這一束束光嗎?它也許微弱,微不足道,但隻要匯聚起來,就是一片光明,就是美好的希望。

做記者這些年,這一個個我曾參與過的新聞現場,鍛煉了我的腳力、眼力,磨礪著我的腦力、筆力,我深刻領悟到,媒體的輿論監督從不是一“曝”了之,而是要思考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如何喚醒人們的現代化治理意識,如何以法治推動社會治理,盡自己所能,照亮一方土,溫暖一座城。而我願意繼續做這一束“微光”,在新聞路上努力發出屬於自己的光亮!

採訪馬大爺

你是黑暗中的一束光

去青海馬大爺的家鄉

去青海馬大爺的家鄉

走訪深圳街頭的候車凳

採訪深圳市福田區副區長歐陽繪宇,打卡體驗疫情后深圳消費市場復蘇情況。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深入深圳抗疫一線報道。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深入深圳抗疫一線報道。

2011年7月,本科畢業后,欒少文進入深圳廣電集團成為一名記者,超過9年的一線採訪經歷中,主要以各類民生新聞、輿論監督類報道為主,其中採訪來深圳賣土豆的馬大爺這一熱點新聞引發全國關注,還前往馬大爺的家鄉推動兩地扶貧協作﹔“被遺忘28年的房子”系列報道,不僅幫助當事人圓滿解決問題,還上了新華社、微博熱搜,成為全國關注的熱點新聞﹔採訪了無數大大小小的突發新聞,其中南山區“5·16”車禍的報道,因夜間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新聞報道在深圳本地引發廣泛關注,當晚沖上微博熱搜,欒少文本人在採訪現場被同行拍下的照片走紅網絡,被稱為“黑暗中的一束光”。

所報道的各類民生新聞,也獲得業界的認可,其中《老人的“電梯夢“”》獲得深圳新聞獎電視新聞類三等獎﹔《這扇玻璃窗 該拆!》獲得廣東省新聞獎三等獎。

(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國家廣電總局、中國記協主辦的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決賽日前舉行,由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全國性行業類媒體層層選拔推薦36名優秀記者講述了他們參加“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輿論監督報道的親歷故事。)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