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迷上短視頻但別迷失自我
志願者在教老年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機。新華社發
【熱點觀察】
年前,看到子女整天抱著手機,一些上了年紀的父母會很不解,有的甚至會加以斥責。如今,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用上了智能手機,並沉迷於短視頻不能自拔。信息時代,如何幫助中老年人正確“觸網”,理智地面對短視頻等新興傳播方式,已成為我們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課題——
前段時間,一則“60歲女粉絲稱和靳東談戀愛”的新聞登上熱搜,一時輿論嘩然。這名女粉絲來自江西,非常迷戀演員靳東,並自稱和“靳東”兩情相悅,“靳東”不僅向她示愛,還說要給她五六十萬去買房子。為了和“靳東”結婚,這名近60歲的女粉絲放棄家庭,離家出走。
無獨有偶,早在今年6月,上海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瞞著家人飛到北京,也是為了和“靳東”見上一面。她們口中的“靳東”實際上是在某短視頻平台上頂著靳東名字和頭像的視頻號,該視頻號通過剪輯靳東的影視作品片段並搭配男子配音,從而上演“假靳東”向粉絲求關注、求點贊的拙劣戲碼。
此事登上熱搜,我們不禁訝異:原來沉迷於短視頻的不僅是年輕人,很多中老年人也深陷其中。對於短視頻上的網絡騙局,年輕人還有些識別力,可中老年人卻會固執地選擇“全情投入”。
信息時代,如何幫助中老年人正確“觸網”,理智地面對短視頻等新興信息傳播方式,已成為我們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課題。
中老年人刷起短視頻比年輕人更瘋狂
“以前都是爸媽嘮叨我們別總盯著電腦、手機,現在全反過來了,爸媽在家一刷短視頻就能刷一天,不做家務也不出去遛彎,有時甚至刷到深夜一兩點不睡覺。”在北京工作的小王今年春節給父母更換了新款智能手機,本想讓他們更好地適應網絡時代,結果卻發現父母開始沉迷於短視頻,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像小王這樣被困擾著的子女並不在少數。在知乎上,“父母沉迷短視頻”這類主題的帖子有很多,子女們的留言都透露出對父母健康狀況、精神狀態深深的擔憂。為此,網友們還特別定義了這樣的群體——“沉迷短視頻的爸媽們”。
的確,隨著觸網的中老年人越來越多,以及像短視頻這種容易成癮的新內容形式的迅速下沉,中老年人在短視頻上的使用時長呈直線上升的趨勢。
據Quest Mobile今年發布的《銀發人群洞察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5月,中國50歲以上的“銀發人群”移動設備活躍用戶規模超過1億,增速遠高於其他年齡段人群,是移動網民重要增量來源。這份報告顯示,看視頻、聽音樂已經成為大部分銀發族娛樂放鬆的方式,其中看短視頻是中老年人最主要的娛樂方式。因此,短視頻App對中老年人時間的佔有尤為突出,僅2020年5月,受調查的中老年人人均月使用快手、西瓜視頻、抖音的時長分別約為800分鐘、1000分鐘、1500分鐘。
為什麼短視頻能勾住中老年人的心
短視頻俘獲了大量的中老年粉絲。他們“機不離手”,小程序、直播、網購等各類新式操作信手拈來,完全不輸年輕人。為何中老年人對短視頻如此熱衷?
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教授認為,一些中老年人沉迷於短視頻,是因為不願被時代和技術發展的列車所落下,他們不願成為時代的拋棄者,因此對於互聯網技術的掌握有著強烈願望。
另外,“互聯網技術本身有著智能化算法,能對用戶表現出來的行為給予某種計算,從而鎖定你的需求,完成算法型推送。”喻國明告訴記者,過去長時間以來,中老年人消費的精神食糧都是傳統媒介所制作的某種“營養餐”,所以在面對滿足個性需求的智能化推送時,缺少相關經驗,也因此在接收這類信息時會比較容易沉浸、成癮。相較於年輕人,中老年人的社會生活比較單一,因此更容易在一個渠道或平台上消耗過多的時間。
“大多數中老年人已經結束或將要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所以在情感方面、社會生活的價值追求上會有更多的失落感。”喻國明認為,中老年人復雜的情緒波動也是其容易沉浸於短視頻的原因之一。
有統計顯示,在某短視頻平台上,中老年人最常看的欄目有:搞笑開心類、祝福類、生活健康妙招類、心靈雞湯類以及正能量類。當然,這其中也有很多經過包裝后的“問題短視頻”,它們涉及養生健康、食品安全和電信詐騙等。在新媒體時代,老年人的思維難以跟上高速發展的網絡世界,同時也缺乏對信息真偽的分析辨別能力,因此這些“問題短視頻”才會在中老年群體中廣泛流傳。
為沉迷於短視頻的“爸媽們”多提供些“溫情菜單”
“過去我們的教育主要側重於年輕人,但在如今強調技術領先的情況下,對於中老年人的技術培訓和幫助,會成為未來社會發展中的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喻國明告訴記者,如果中老年人不能共享先進的技術,那麼社會的不平衡會加劇,從而客觀上造成一種社會的撕裂。
在信息紛繁復雜的互聯網世界,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保障,在幫助他們踏上網絡快車道時,應多提供一些“溫情菜單”。
對於過度沉迷於短視頻的中老年人,有的網友建議,互聯網平台可以推出“中老年模式”,就像“青少年模式”會對青少年進行保護一樣,“中老年模式”也能在使用時長、用眼健康、視頻內容等方面對其進行一定的保護與提醒,從而達到“防沉迷”的目的。
一邊是很多中老年人沉迷於劣質短視頻、營銷騙局,而另一邊也有很多上了年紀的人無法熟練操作各種智能設備,比如今年疫情期間,很多中老年人因不會使用智能手機而無法出示防疫“健康碼”,導致出行受阻。
為此,很多人呼吁:“請等等走得慢的人。”10月23日,民政部在北京召開2020年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表示,當前,智能技術、信息技術日新月異,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但也出現了不少老年人沒有智能手機、不熟悉智能化設備操作等問題。下一步,民政部將以老年人為中心,推動解決老年人在民政服務中遇到的智能技術困難。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為了幫助老年人更好地接入網絡,互聯網平台也做了相應的努力。如淘寶曾高薪聘請60歲以上的“淘寶資深用研專員”,從中老年人的角度出發體驗“親情版”的手淘產品﹔騰訊應用寶增加“長輩關懷”功能﹔華為、小米等也相繼推出手機的簡易模式、老年模式、親情守護模式,能夠支持放大圖標和文字、還能語音讀屏等﹔此外,有的手機還設計了遠程守護功能,可以讓監控人遠程刪掉垃圾短信、終止誘騙支付等。此外,百度、美團、攜程均推出語音搜索功能,從而方便那些打字輸入困難的中老年群體。
在互聯網已經深刻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時代,無論是那些沒能找到智能時代入口的,還是那些雖然接入了互聯網但卻沒有適應節奏、反而被有害信息帶偏了的中老年人,他們都需要我們為其打開“溫情菜單”,給予特別關懷,幫助他們走出智能時代的“迷失”。(李睿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