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張譯:《金剛川》延續英雄的精神血脈
圖為電影《金剛川》劇照。
演員是我的職業,但這一次飾演志願軍戰士“張飛”讓我感慨萬千。
第一次拿到電影《金剛川》的劇本,我一邊流淚一邊讀完。因為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新中國才真正在世界站穩了腳跟,因為志願軍將士舍生忘死保家衛國,才拼來了我們今天的山河無恙、家國安寧。將一部高品質的作品呈現給大家,讓今天的觀眾重溫這段歷史,銘記抗美援朝精神,是演員義不容辭的責任,也值得我們豁出一切去創作。
電影《上甘嶺》《英雄兒女》感動了一代代中國人,當年的創作者親歷了那個時代,有許多演員投身抗美援朝,在血與火的戰場中體驗生活。這是我們今天的演員無法比擬的。在今天的銀幕上塑造志願軍戰士,我所能調動的就是我全部的生活經歷,以及對這個角色、這份責任的認知。
我是1997年當的兵,一當就是10年。我開啟軍旅生涯的老部隊,就曾參與了抗美援朝戰爭的金城戰役。近70年來,有太多人在這支部隊光榮服役過,他們當中,有人在保家衛國的戰爭中獻出青春與生命,有人已脫掉軍裝投身祖國建設。但他們的身上,一定承襲著為抗美援朝戰爭犧牲的前輩們的精神血脈。無論他們是否穿著這身軍裝,也無論身在何處,我能感到,他們都在推著我完成這個角色。
影片中的張飛是一名炮兵,步兵出身的我從來沒有摸過炮。在遼寧丹東,劇組安排我們參觀了70年前上過戰場的三七炮。見到它的一剎那,我肅然起敬。劇組按照1︰1的比例仿制了這門炮,每個演員都要熟悉自己的炮位。張飛是二號炮手,但僅僅掌握二號炮位還不夠,最后一場戲,受重傷的張飛是獨自操作發射的,所以要演好這場戲,必須熟悉全部的7個炮位。反復訓練中,我把一條胳膊和一條腿綁起來,拄上樹枝練習7個人才能完成的事。拍攝中還有很多極富挑戰的工作,例如虛擬表演,對我個人而言,挑戰更意味著成長。
我在部隊時,唱的最多的一首歌叫《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是我軍向來制勝的法寶,也讓我們在實力極其懸殊的情況下,一次又一次將不可能變成可能。張飛與關磊的戰友情,體現的就是一種極致的團結精神。電影一開場,張飛帶來新任連長的一紙命令,讓師父關磊守在隱藏炮位,卻將自己放在最危險的炮位。此后,他們一直在爭搶這個炮位,但搶的不是名與利,而是為人民為祖國為和平沖在前面的犧牲。
很多觀眾對張飛和關磊的哨子印象深刻。我的是一枚子彈殼做的,老關就用他的手指去吹。我們會用哨子傳遞敵情,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溝通。老關犧牲后,我有三場戲即興用到了哨子:老關的炮位被敵人擊中,生死未卜,張飛沿著玉米地去找他。一路踉踉蹌蹌地走,一路哆哆嗦嗦地吹,他在問老關:你還活著嗎?第二次是埋葬老關時,張飛在地上插了一根煙,又吹起了哨子,他在對老關說:再抽一口吧。最后一次也是最后一場戲,張飛終於把敵機打了下來,他吹響哨子,告訴老關:我終於打中了!
影片中還有幾處類似的二度創作。故事設定,第二天凌晨5點之前,上萬名士兵要渡過金剛川這座橋。但手中隻有這幾十枚炮彈,如何保護過橋的戰友?偵察機飛得太快了,轟炸機又打不下來。心細又嚴謹的張飛,為了節省炮彈,瞄不准打不著時寧可一炮不開。張飛給老關送玉米,想要換回更危險的炮位。老關不同意,故意逗他:“要不你勻給我10發炮彈?”張飛認真地說:“能成。”老關笑了,一巴掌拍了過來。這一段感動很多觀眾的情節,也有我們的即興創作。演員這份工作的最大魅力和樂趣,就是通過我們的理解和表演豐富人物形象,讓他走進觀眾的內心。
而二度創作的依據,就是我們所聽到的、看到的、了解到的最可愛的人。雖然抗美援朝戰爭已經過去近70年,但我在部隊的日子裡,總能感受到團結一致保家衛國的精神在延續。1998年,我的老家哈爾濱遭遇洪水。回家探親的路上,我遇到了奔赴抗洪前線的將士們。那是在哈爾濱火車站,對面停靠著一列鐵皮悶罐車,大鐵門一拉開,一整列穿著迷彩服的戰士整裝待發,而穿著軍裝的我竟舒舒服服坐在硬座車廂裡。他們的眼神,讓我無地自容。回到家放下行李,我就一路沖到最前面的崗哨。對著哨兵說出“我申請加入你們”時,我的良心才最終安頓下來。
張飛就是千千萬萬人民子弟兵的縮影,他們為了祖國為了人民拋頭顱、洒熱血,舍生忘死保和平,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一定如此。
(作者為演員,本報記者任姍姍採訪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