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腳下有泥 心中有光
我們又迎來了記者節,今年是第21個。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400多位新聞工作者不畏艱難,“逆行”一線,以實事求是的精神,以文圖視播的形式,以飽含深情的作品,讓民眾了解真實,辟謠虛假信息,謳歌一線工作者的真善美,為打贏抗擊疫情的偉大戰爭營造了強大的輿論氛圍。
2020年夏,南方多地發生強降雨,百余條河流水位超過洪水警戒線,防汛形勢嚴峻。新聞工作者再次“逆行”,深入洪澇災區,深入被大水淹沒的街巷、農田,記錄下了萬眾一心“戰”水災的凡人故事和感人事跡。
而在脫貧攻堅的路上,新聞工作者積極踐行“四力”,記錄脫貧攻堅先進典型和精神。他們用腳力丈量,用眼力觀察,用腦力思索,用筆力書寫,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肩上就有多少責任。
本期特刊,我們特別採訪了15位媒體人。他們或是多年全身心投入新聞事業、成績突出的長江韜奮獎獲獎者,或是抗疫一線不懼生死、勇於奉獻的逆行者,或是兢兢業業、緊貼百姓而獲得2020年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稱號的新聞人。在這個記者節裡,他們講著自己的感悟,講著自己的新聞理想和信念,表達著對自己和同行的鼓勵和鞭策。
第十六屆長江韜奮獎獲獎者、湖北長江雲新媒體集團總編輯鄧秀鬆說:“做新聞一定要朝大處看、往小處做,擇高處立、往平處行,向深處想、往淺處說。”第十六屆長江韜奮獎獲獎者、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時政部高級記者馮凱旋說:“大愛源於基層,檢驗我們的是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憑欄看世界,潛心察民情﹔慧眼辨是非,精心著文章。”回顧30多年新聞工作經歷后,第十六屆長江韜奮獎獲獎者,新民晚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朱國順總結出了自己的座右銘。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光明日報社教育部記者晉浩天今年在武漢奮戰了60多天,他最大的感受是:“曾經以為,英雄離我們很遠。直到這次去武漢參與新冠肺炎的報道,我才真正意識到,原來英雄,就是與我們擦肩而過的芸芸眾生,就是那些如此平常的普通人。”
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遼寧廣播電視台新聞中心記者二部副主任陳平,在武漢的50多個日日夜夜,幾乎每天都在流淚。她說:“淚水的背后,是內心深處一次又一次柔軟的觸碰,是對我們國家在遭受災難面前全國人民的團結協作,尤其是醫療隊員們舍生忘死的默默付出而感動。”
“新聞現場,就是記者的戰場,當有新聞發生的時候,職業本能驅使你第一時間想到的隻有去現場。”在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婦女報》駐北京記者站站長徐旭看來,越是急難險重的任務,越要有沖鋒在前的勇氣。
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雲南怒江報社記者部副主任王靖生從2017年開始,幾乎將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了脫貧攻堅一線的調研和採訪,他說:做一名合格的新聞記者,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功底,還要有情懷、正義和良知。
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經濟日報社內參編輯部主任瞿長福在新聞行業已走過25個年頭。他感言:“見証這個時代,需要記者保持理性﹔親歷這個時代,需要記者保持熱情﹔記錄這個時代,需要記者把理性與熱情融為一體。”
“傳遞出這個時代最動人的旋律,傳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引導和幫助人們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這既是我們新聞工作者的職責使命,也是我們的幸福所在。”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北京廣播電視台主持人聶一菁從業19年說出了很多新聞人的心聲。
我們為每一個新聞人點贊。“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哪裡有新聞,哪裡就有新聞人﹔腳下有泥,心中有光,哪裡有故事,哪裡就有新聞人。
我們為自己也是新聞人而驕傲。站在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傳播政策主張,記錄時代風雲,推動社會進步,守望公平正義。
我們向永遠在新聞現場的新聞人致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