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馮凱旋:以軍為本 為兵寫照

2020年11月09日13:52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馮凱旋:以軍為本 為兵寫照

筆墨當隨時代。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謳歌時代、弘揚大愛是我們的使命﹔以軍為本、為兵寫照是我們的責任﹔堅守道德、勇於擔當是我們的品行。我一直在努力!——馮凱旋

“時代時刻在召喚,歷練我們的是與時俱進、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英雄無處不在,考驗我們的是踏遍青山、吃苦耐勞的無畏精神﹔大愛源於基層,檢驗我們的是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作為一名從戰士成長起來的資深軍事記者,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時政部高級記者馮凱旋一直以此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多年來深入基層部隊、深入事件現場,用鏡頭記錄著新時代人民軍隊的強軍成就和官兵愛國奉獻的時代風採,其富有時代氣息和鮮明個人風格的創作,不僅多次獲得中國新聞獎等獎項與榮譽,而且榮獲第十六屆長江韜奮獎。

牢記使命 堅毅果敢

紅旗拉甫邊防連是全軍唯一隻能騎牦牛巡邏的連隊,幾十年來,塔吉克族群眾凱力迪祖孫三代接續義務為連隊巡邏做向導,在軍地傳為佳話。為了採訪這隻巡邏隊,當時已年過半百的馮凱旋曾兩赴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爾高原。“吾甫浪溝海拔4700米,是帕米爾高原最凶險的一條巡邏路。”回憶起當時的拍攝情景,馮凱旋說,“我與牦牛巡邏隊官兵吃住在一起,一同騎牦牛,一起翻雪山越達坂,用鏡頭定格下軍民團結一心、衛國戍邊的每個瞬間。”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翻看這組圖片,雖然是一組黑白組圖,但其中牦牛隊翻雪山過河溝的全景、中景,牦牛受傷和在亂石灘艱難行進的特寫等,有著很強的視覺沖擊力、藝術感染力和情感震撼力。

其實,了解馮凱旋的人都知道,基層官兵始終是她鏡頭聚焦的主角。多年來,她堅持深入邊防高山海島,推出了一系列接地氣、有兵味的優秀攝影作品。從東北黑瞎子島、漠河,到西藏阿裡,再到西沙、南沙島礁,都留下了她記錄基層官兵執勤巡邏、摸爬滾打的身影。

新聞在哪兒 戰場就在哪兒

作為軍事攝影記者,馮凱旋對邊防充滿熱愛,對邊防軍人充滿崇敬。1996年調入原解放軍畫報社后,她的第一次外出採訪就選在全軍海拔最高的喀喇昆侖山邊防哨所。“那兒不但缺氧,而且還特別冷。”馮凱旋向記者介紹說,喀喇昆侖山脈的海拔為5380米,道路險象環生,空氣含氧量不到平地的45%。但就是這樣,她克服著嚴重的高原反應和女同志的生活不便,一走就是2個多月。“邊防軍人‘缺氧不缺精神,吃苦而不言苦’的犧牲奉獻情懷深深打動著我。”馮凱旋如是道。

腳沾泥土,心懷深情,她的鏡頭充滿溫度,《冰山雪原獻青春》《喀喇昆侖山的脊梁》《巡邏在“死亡谷”的牦牛騎兵》等組圖以朴素而寫實的影像語言、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情感震撼力為一代代邊防軍人立傳。

新聞在哪裡,戰場就在哪裡。2007年上合組織“和平使命”反恐六國聯演在俄羅斯舉行,我直升機部隊跨國長途機動,海拔4375米的友誼峰是直升機沒有飛過的航線,而且沒有導航設備,全靠飛行員目測飛行,風險和挑戰可想而知。“出於安全考慮,指揮部安排我隨第二梯隊轉進,但這樣就隻能拍到機群尾部。”馮凱旋告訴記者,“飛行員敢於填補我軍飛行史上的空白,軍事記者就不能在影像記錄上留下空白。”經過指揮部領導慎重研究,馮凱旋被批准搭乘領航飛機跟隨拍攝。盡管在飛行過程中她和官兵一起經歷了諸多險情,但她成功記錄下我軍直升機編隊數千裡跨國機動、飛越陌生航線的精彩歷史瞬間,拍攝的作品《六國首腦現場觀看演練》在各大報紙頭版和多家雜志封面刊用。

不畏生死 逆行向前

“軍事記者首先是軍人。”在馮凱旋眼中,用鏡頭展現人民子弟兵將人民利益高舉頭頂是記者的使命,而不畏犧牲迎難而上的戰斗風採是軍人的職責。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她主動請戰﹔2008年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她聞令而動﹔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她赴災情一線採訪……

採訪汶川地震,她多次搭乘任務直升機進行空中拍攝,連續4次進入北川採訪,記錄官兵用生命搶救生命的感人畫面。當她第四次進入時,遭遇唐家山堰塞湖潰堤的警報通知,“我記得當時背了20多公斤重的設備和行李,爬行近5公裡路才脫離險境。”在災區的22個日日夜夜,馮凱旋轉戰了災情最嚴重的汶川、北川、映秀鎮等多地,拍攝上萬張照片,發稿220多張,其中《時間就是生命》《希望》等11幅作品在全國、全軍影展中展出,《選擇堅強》《方舟迎來新生命》等4幅作品被國家檔案館收藏。(見習記者 張博)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