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10件新媒體戰"疫"精品的創作秘笈

2020年12月09日07:26 | 來源:中國記協網
小字號
原標題:看招 | 10件新媒體戰“疫”精品的創作秘笈

  編者按:11月19日,在中國記協和湖南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上,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發布了中央媒體、地方媒體“2020中國新媒體戰‘疫’十大精品案例”各10件。今天,我們選取中央媒體的10件案例,與大家分享這些融合式、沉浸式、社交化、場景化的戰“疫”精品背后的秘笈,聆聽創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01

  人民網《武漢日記——人民網前方報道團隊武漢採訪實錄》

  推薦詞:春節前夕,人民網記者深入重症監護室、火神山和雷神山建設工地、居民社區、援鄂醫療隊駐地、方艙醫院開展系列報道,60多天連載40多篇日記、24條Vlog。報道採用日記體例,融合圖片、人物特寫、現場直播等表現形式,記錄了幾十個鮮活的人物故事,為戰“疫”報道提供了微觀視角,也是一次兼顧傳播效果和社會效益的全媒體報道生動實踐。

  創作感言

  人民網記者王欲然:真實反映武漢戰“疫”狀態是“武漢日記”這部作品的初衷。在40余篇“武漢日記”中,我們記載了幾十個鮮活人物,他們的故事為復盤戰“疫”提供了另一種角度和參考。戰“疫”中,有溫情也有苦情,而“武漢日記”力求為每一種情緒找到出口和歸宿。比如《我的城,我來救》這篇日記,就發出了戰“疫”初期武漢人積極自救的吶喊﹔再如《武漢,要有光》這篇日記,為全社會扛過“至暗時刻”帶來了溫暖與力量。創作、刊發“武漢日記”的日日夜夜,不僅是人民網貢獻戰“疫”力量、提供戰“疫”智慧的縮影,也是人民網踐行“四力”要求、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真實寫照。

  02

  新華社紀錄片《英雄之城》

  推薦詞:《英雄之城》是全景記錄武漢戰“疫”2個月的重磅紀錄片,凝聚了新華社記者2個多月勇闖“紅區”拍攝的珍貴影像,以時間為軸、故事為核心,將國家視角、百姓視角和歷史視角結合,多層次、多角度全景展現了武漢戰“疫”史,展現了凡人英雄的溫情大義。全片視角宏闊,兼具故事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是一部“為歷史留影、為人民紀錄”的戰疫紀實精品力作。

  創作感言

  新華社音視頻部黨委常委張平鋒:記錄片《英雄之城》是首部記錄武漢戰“疫”2個月的全景紀錄片,中英文版全球推出后獲得熱烈反響。

  片子能夠成功,首先在於謀劃早,抓住重大新聞事件精心策劃。1月23日武漢“封城”,這也是新華社第一批赴武漢抗疫前線記者出發的日子。音視頻部主任孫志平要求組建紀錄片報道團隊。這一點很關鍵,否則很多現場畫面是無法補拍的。第二,編導團隊“用心”。導演王冰笛等同志,連續兩個多月熬夜加班,可以說是一天天與記者溝通,一段段梳理素材,一字字推敲腳本,一幀幀剪輯畫面。前方視頻記者也非常辛苦。全片凝聚了新華社記者2個多月在武漢深入採訪,勇闖“紅區”拍攝的珍貴影像。

  在新華社音視頻部,有一群為紀錄片夢想而奮斗的年輕人,他們很有才華,也很有想法,除了《英雄之城》,今年還推出了《登珠峰的人》《背水之戰》等作品。

  03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系列時政微視頻《總書記指揮這場人民戰爭》

  推薦詞:10集時政微視頻《總書記指揮這場人民戰爭》自2020年3月5日陸續在央視新聞客戶端發布,總播放量超過4.1億,持續引發全網熱轉。從“令出如山”“不負人民”到“大國擔當”“凝心聚力”,用生動的現場、真實的同期,朴實的解說,多角度全方位展現了總書記帶領全國人民共同抗疫的歷程,彰顯了同心合力、共克時艱的中國力量。

  創作感言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制片人韓任偉:能夠入圍,我感到第一是驚喜﹔第二是慚愧,我們知道,這個作品還有太多需要進步的空間﹔第三是加強了自信,對我們在新媒體領域進一步發展堅定了信心。

  《總書記指揮這場人民戰爭》是國內第一個相對比較系統地從總書記指揮戰“疫”這個角度策劃制作的系列短視頻,比較及時。十集內容,講述總書記發起戰“疫”之初的決策、理念,如何展開武漢的重地之戰,如何向世界提供援手等等。從傳播上看,這個系列得到了各方較高認可,全網總播放量超過4.15億,引發熱烈反響。

  央視新聞微視頻制作部團隊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團隊。我們會繼續努力。

  04

  科技日報社《追問新冠肺炎》系列報道

  推薦詞:科學是最好的謠言“粉碎機”。在全民共同戰“疫”之時,科技日報“追問新冠肺炎”系列融媒體報道從公眾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入手,保持科學態度,用事實說話,推出了40多篇有深度、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精品,為消除恐慌,理性引導、提振信心發揮了積極作用,展現出主流專業媒體的重要價值。

  創作感言

  科技日報社科技創新傳播中心副主任管晶晶:今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來,各種流言不斷。回應熱點、答疑解惑,是媒體的職責。

  本著這個思路,我們策劃了一個系列話題——追問新冠肺炎,1月28日開始推出。話題選擇以公眾疑惑程度為依據,從當時人們急切想知道、又易被誤導的話題入手,如“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又如“發燒咳嗽要不要去醫院?”…… “追問”系列一共做了47篇,發揮了我們的專業優勢和資源優勢,及時發出權威聲音,化解社會焦慮。

  對於新冠肺炎,以及各種熱點事件中的科學問題,我們會一直追問下去……

  05

  中國青年報《互喊加油,四大“天團”會師武漢!網友:王炸來了,中國必勝!》

  推薦詞:在全國人民都為武漢揪心的時候,中國最頂尖醫院的精銳團隊在武漢機場相遇,並互相致以樂觀問候,現場感極強的短視頻,輔以激昂的背景音樂、現場圖片、網友評論、相關資料等,一時間刷屏網絡。中國青年報的這則新媒體產品選題精准,極大緩解了受眾的情緒焦慮,堅定了全國戰“疫”必勝的信心,是抗疫新媒體報道的上乘之作。

  創作感言

  中國青年報社官微編輯張力友:在中國青年報官微的主頁面寫著這樣一句介紹語:歷史的一份底稿。這個作品入選戰“疫”十大精品案例,也是我工作生涯的一份底稿,它將激勵和鼓勵我前進。

  06

  新華社湖北分社《壯哉,大武漢——獻給英雄的武漢人民》

  推薦詞:新華社的全媒融合報道《壯哉,大武漢——獻給英雄的武漢人民》,精心謀篇布局,結構獨具匠心,以封城期間的“識大體、顧大局”、勇斗疫魔的“傳大愛、擔大義”、闖關奪隘的“迎大考、戰大疫”,六個“大”共同詮釋主標題的“大武漢”之“大”。

  創作感言

  新華社湖北分社常務副總編李鵬翔:《壯哉,大武漢——獻給英雄的武漢人民》稿件主題重大,精心謀篇布局,結構獨具匠心,以封城期間的“識大體、顧大局”、勇斗疫魔的“傳大愛、擔大義”、闖關奪隘的“迎大考、戰大疫”,一線串珠﹔通過大量鮮活生動的感人故事,並嵌入經典標志性圖片和煙火氣息濃郁的短視頻,全媒體全景式記錄英雄城市和英雄人民的犧牲和奉獻,真情聚焦偉大的人民力量,真實大氣,直抵人心。大疫大考面前,新華人不畏生死,堅持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在英雄之城,在一線、火線,切實扛起為時代畫像立傳的責任擔當。

  07

  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紀錄片《生死金銀潭》

  推薦詞:拍攝團隊深入武漢金銀潭醫院ICU病房連續跟拍36個日夜,記錄了大量一線治療的完整而詳細的素材,反映了新冠肺炎治療的真實情況。全片沒有主觀解說,全用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客觀鏡頭和同期聲,鏡頭語言冷靜克制,敘事剪輯邏輯清晰,節奏得當,張弛有度,片尾以患者出院作結,帶給人以希望。

  創作感言

  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社交媒體運營一室副主編李志偉:疫情初期,坊間流傳一句話:“世界看中國,中國看湖北,湖北看武漢,武漢看金銀潭”。這部紀錄片,我們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的“紅區”連續跟拍了36天,前前后后一共准備了49天。

  我們這個“雲”制作團隊人不多,核心隊員隻有8個人。每天前方攝影師和記者拍完素材,傳給后方。到了深夜,編輯團隊和前方再溝通下一步拍攝,每天如此。可以說,疫情期間,我們就靠著百度網盤、語音電話和一點默契,完成了這部半小時的紀錄片。

  許多網友反饋說看哭了。其實,全片沒有旁白,鏡頭也很克制,更不追求煽情,因為真實的場景就處處是淚點。最終,這部紀錄片全網播放量過億,境外的瀏覽量超過了200萬,網友還自發翻譯成了土耳其語、日語、俄語等多個版本。我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呈現中國最真實的抗疫斗爭。

  08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與疫情賽跑——“兩神山”等系列慢直播》

  推薦詞:《與疫情賽跑》系列慢直播從1月27日高清直播信號上線,到VR沉浸式體驗,在國內外媒體和網友中引發高度關注,累積觀看量超過1.6億人次,其新聞素材被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媒體採用。該系列慢直播用事實向全世界闡釋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和“生命至上”的價值觀,見証了爭分奪秒“與疫情賽跑”的“中國速度”,彰顯了“中國精神”的深刻內涵。

  創作感言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頻政務號負責人王秀帥:回想起在武漢架設慢直播的日子,現在還歷歷在目。在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很多建筑工人都是爭分奪秒地工作,累了就在地上睡覺。當我問他們為什麼要拼命去搶時間搶進度時,他們說因為全國人民在看著他們,都在慢直播的屏幕裡為他們加油鼓勁,他們每加快一分鐘就能讓病患盡早得到治療。那一刻,我們感受到了作為媒體人的責任和意義。

  “兩神山”慢直播是總台央視頻上線后的第一個爆款產品,用慢直播這種形式介入重大突發事件報道,是媒體融合傳播的全新探索,我們會更加努力。

  09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網絡部《新冠病毒:遇到PLA是種什麼體驗》

  推薦詞: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人民軍隊聞令而動、勇挑重擔、敢打硬仗,出色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任務。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網絡部中國軍網策劃制作的《新冠病毒:遇到PLA是種什麼體驗》以長圖漫畫的形式,全景式展現了疫情發生以來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的感人故事,內容和形式實現了較好的融合,在網絡平台引發了廣泛共鳴和積極互動。

  創作感言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網絡部助理編輯張詩夢:我們的長圖作品《新冠病毒:遇到PLA是種什麼體驗》獲得認可繞不開“堅守戰位”這四個字。

  大年初七,我的同事就已經深入抗疫一線,源源不斷為后方提供大量新聞素材。我們決定大膽創新,用新冠病毒的口吻來反襯軍隊抗擊疫情的歷程。

  即使創作的每一步走得都比較艱難,但是誰也沒有一句抱怨,因為我們深知,抗疫前線是第一戰場,宣傳報道是“第二戰場”。作為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的一員,必須把“堅守”二字牢牢寫在抗疫宣傳報道戰位上。我想這正是軍事媒體的榮光,更是軍事媒體工作者的使命。

  10

  中國日報網《“抗擊新冠病毒的中國方案”英文網站》

  推薦詞:在中國疫情防控形勢得到有效控制之時,疫情開始在全球范圍蔓延,國際社會迫切希望了解中國的防控經驗。中國日報網圍繞國際關切,及時推出“抗擊新冠病毒的中國方案”英文網站,權威、系統、及時、准確地向國際社會介紹中國有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做法,分享中國方案、中國經驗,講好中國抗擊疫情故事,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創作感言

  中國日報網副總編輯張春燕:從推出“抗擊新冠病毒的中國方案”英文網站的第一天,我們團隊的每個人就深深體會到了它的意義。因為當時疫情開始在全球蔓延,國際社會迫切希望了解防控經驗。我們網站上線,公布熱線郵箱后,很快就收到了世界各地的電子郵件。

  我們第一時間利用已掌握的內容認真回復解答,對於專業性較強的問題,比如醫院裡如何劃分隔離區等,及時咨詢權威機構回應。

  我們做了很多視頻、直播、動畫來進行科普,還上線了多語種自動翻譯功能,覆蓋法語、西班牙語、德語、阿語、意大利語等語種。

  我們最大的體會是:這個網站的誕生,及時、准確、權威地向國際社會介紹了中國有效抗擊疫情的經驗,為全球抗疫合作貢獻了一份力量。(本文版權歸中國記協所有,轉發請注明來源為“中國記協”微信公眾號)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