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北京日報:公共事件不能成為網絡暴力的狂歡

胡宇齊
2020年12月11日07:17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公共事件不能成為網絡暴力的狂歡

因確診前去過多個酒吧,成都新冠肺炎確診女孩趙某一度陷入網絡謾罵之中,姓名、身份証號、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悉數被曝光。目前,當地公安機關已鎖定泄露擴散趙某隱私者,並依法予以行政處罰。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人心,第一時間流調排查以及依法依規披露確診患者的行程軌跡,對堅決切斷病毒傳播意義重大。作為病毒的受害者,趙某是否嚴格遵守了各項防疫規定,需要相關部門調查認定,即便真有責任,也不是曝光其個人信息,進而大貼標簽攻擊謾罵的理由。在事實並不清晰之時,以“正義”為借口,“人肉揭底”、一擁而上、惡語相向,完全超出了發表意見的正當邊界,顯然是對當事人的二次傷害。

放眼輿論場,諸如此類的網絡暴力時有發生,動機與形式五花八門。有人看到新聞憤憤不平,便居高臨下大搞輿論審判,有人生活中遇到些微糾紛,一言不合即公布對方信息,揚言讓其“社會性死亡”。互聯網賦予個體的“麥克風”與“隱身衣”,被一些人大加濫用,宣泄情緒、損害他人。若任由此風蔓延,輿論場勢必烏煙瘴氣、戾氣叢生,任何人都會面臨無辜被“挂”、一“扒”到底的危險。

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輿論大可鞭撻丑惡、聲援善良,但不能踐踏法律紅線,讓公共事件成為網絡暴力的狂歡。對“成都女孩”的謾罵聲浪過去后,輿論場上的理性聲音、反思聲音多了起來:“不要被打倒,無論是病毒還是網暴!”這說明,頭腦清醒的人還是大多數。如果說觸網之初,人們對個體隱私、言語暴力的觀感尚且淡漠,那麼隨著圍觀一次次公共事件,也隨著相關法律的日益健全,更多人已認識到網暴的可怕之處,也意識到網絡發言的邊界之所在。

網絡暴力如同“消音的槍”,誰扣動扳機,誰就站在法律的對立面。依法發聲、“鍵”下留情,守好對別人的言行邊界,也是為自己筑起安全空間。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